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比较政治经济学《比较政治经济学》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4:09:17
  • 353

一个学期快要结束了,这个学期经历了很多事,读书不再是生活的绝对主导,但这种脱离了书本的感觉并不好,心里空荡荡的,还是怀念过去一门心思读书的单纯生活。不过这学期也是幸运的,有幸选了朱天飚老师的比较政治经济学课,受益匪浅,朱老师的课是到目前为止对我影响最深的课,其次是大一时李会欣老师上的政治学原理,后者给了我政治学的启蒙教育,让我对政治学产生了向往,也对中国的政治学有了大致的了解,而朱老师给我的则是更加广阔的学术视野,使我对比较政治经济学乃至政治经济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有了一定的了解,还带给我方法论的启迪和训练,改变了我的思维方式,更激起了自己对一个学科的长久的热情。每周都要阅读大量的文献,或者是学术专著,或者是学术论文,虽然阅读量远不如国外的要求,但这么多英文材料已经压得我喘不过气来,但我不后悔,朱老师严格的学术训练带给我的益处会使我终生受用不尽。每周的讨论课都会长达5个小时,我不是那种善于表达的人,更多的是选择倾听,但我会深深地融入这种学术讨论的氛围之中,不为了别的,就为了求知和探究,这种感觉带给我极大的精神享受。如果再给我一次选择的机会,我仍然会选飚哥的课,尽管作业那么多,尽管上课时间那么长,但我绝不回头,以后还有飚哥的课我也仍然会选,为的就是那种纯粹的学术氛围。

这门课自始至终都要看的参考教材就是飚哥写的《比较政治经济学》,是这一研究领域在国内的开山之作,是每一个希望学习和研究比较政治经济学的人都应该读一读的好书,且不说书中包含的极大的知识存量,仅就飚哥严谨的研究理路和广阔的学术视野而言,也称得上是一本难得的学术佳作,看看每一页占三分之一以上篇幅的参考文献就知道写作这一本书飚哥要看多少书多少论文,这种积淀是一般教材类图书的作者所难以比肩的。我一般不会在读书笔记中夸哪本书有多么好,但我还是不得不佩服飚哥的耐心和毅力。飚哥在序言里曾说导师卡岑斯坦对他产生了巨大影响,其实飚哥自己也在实践着卡岑斯坦的风格,也对学生“细致入微地关心和不厌其烦地教导”,使我们同样地“倍感温馨”,同时,我也觉得飚哥是“一座永远都无法逾越的高峰”。或许有太多感激的话想要表达,但却发现不知从何说起,只能说飚哥给我太大影响,这是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

朱老师在第一编概论里首先介绍了政治经济学、国际政治经济学和比较政治经济学,曾经作为重要学科领域的政治经济学在于19世纪70年代转向经济学之后,其原有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就不再是学术的主流,但这不意味着它的销声匿迹,作为研究国家对经济事务管理的学科,政治经济学现在成为政治学的一个研究领域。国际政治经济学和比较政治经济学都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但二者的发展程度很不一样,后者因为研究领域、方向和方法的多样化,发展速度慢于前者,因此直到现在也没有几本能够完整展现该学科主要研究内容的教材或著作,包括国外也是。比较政治经济学共有三个学术源头,分别是1973年的第一次石油危机所引发的学术思考,关于发展问题的政治经济学研究,以及理性选择方法的推广,以这三个源头为基础,比较政治经济学从上世纪70年代以后沿着对发达国家经济调整的比较、发展中国家发展的研究等问题不断发展。

本书的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二战前欧洲的政治经济发展,其目的在于通过历史来了解现代国际政治、经济体系的形成与演变,以及在这个体系内国家的生存与发展。通过研究欧洲国家的形成可以发现,欧洲各国经历了持续的战争威胁,这就使得欧洲国家的形成与战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用蒂利的话说就是“国家产生了战争,战争产生了国家”。在战争的威胁下,各国需要汲取资源,而要长久的汲取,就产生了国家通过与社会各阶层协商获得资源的需要,于是议会得以产生。虽然欧洲国家的产生并不是这几句话能够概括的,但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欧洲与其他地区的不同,缺乏这种持续的战争威胁,以及没有将这种威胁转化成新的政治体制是这些地区没有产生现代国家和现代经济的关键原因。另外,以市场经济为主要特征的现代经济也产生于欧洲,这也跟竞争有着紧密关系,但市场不会自然产生,它离不开国家以及国家间的竞争为其创造条件,同时也依赖于国家的推动,因此现代经济和现代国家的关系是互动的,二者缺一不可,同时二者的形成于发展还要靠国家与社会的权利平衡来实现。国家间的政治、经济关系会产生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和体系,历史上更形成两个全球性的体系,一是英国主导下的世界政治、经济体系,另一个是美国主导的。前者的主线是贸易和金融,强调自由放任和金本位,后者则体现为一种“嵌入型自由主义”,社会对国际体系产生更多影响,自由也不再是绝对的主导,尽管美国一直标榜自由。因此朱老师在书里指出,二者最大的不同是对国际市场和国内社会关系的权重不同。另外,各个国家的发展道路也不相同,英国更多的出于自己是第一个发展的国家,因此具备了其他国家所没有的早发优势,自然地它也形成了自由放任的习惯,但即便如此,国家仍然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其他国家在起点上落后,因此要追赶就必须通过国家力量的推动,美国、德国、俄罗斯、日本等国家分别构成了第一、二、三代后发展国家。在这些国家的发展过程中,国家通过提供资金、产业政策、贸易保护等措施为本国的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和强大动力,使得这些国家能够高速发展。在后面介绍东亚国家发展的时候,作者对克鲁格曼的观点提出了挑战,后者认为东亚经济奇迹是因为大量投入资源,因此不可持续,但通过作者介绍的这些后发展国家的经验可以看到,每个国家在发展之初都要经历这样一个阶段,需要通过资金、资源的投入来发展经济,然后才是技术的升级和效率的提高。

范式部分分别介绍国家主义、新古典政治经济学、社会联盟和制度主义四个分析视角。国家主义范式主要通过以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为中心来研究比较政治经济学问题,在经历了对国家的忽视之后,学术界开始要求“把国家找回来”,强调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的主导作用,其中,国家能力和国家自主性是核心概念,只有具备较高自主性和国家能力的国家才能成为真正的“强国家”。新古典政治经济学则探讨经济学与理性选择方法,强调个人理性是这一视角的特点,主要包括寻租理论、集体选择理论和理性选择政治经济分析,除了前两者主要从官僚和组织成员的角度来看问题之外,后者主要是从微观层面探讨国家的行为,即将统治者与国家联系起来,用个人理性的方法分析国家的行为。社会联盟范式则突出政治运作的重要性,强调国家和社会内各部分的互动对政策的形成和执行的影响。而制度主义范式则分为历史制度主义和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前者更强调历史的影响,而后者则跟理性选择政治经济分析有着紧密联系。应该说,在进行比较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过程中,不会严格按照四个范式的划分来进行研究,而更多的是结合这些范式但有所侧重。

最后一部分进行的是专题研究,包括对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研究。发达国家在二战后一般都建立起了福利体系,这种强调分配的体系虽然给社会成员带来了极大的福利,但也很快出现了问题,福利的供给出现了困境,供求矛盾突出,因此各国开始向“右”转,力图减少国家干预,提高市场力量的重要性,但社会力量的日益强大,使得这个过程很难真正实现其原定目标,出于选举考虑,政治家不得不保留大部分福利项目。当然,各个国家不尽相同,即使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协作市场经济也没有被自由市场经济所取代。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则是很多学者特别是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学者所关注的重点对象。东亚的经济奇迹引起人们对国家干预和政商关系的广泛关注,依赖于埃文斯所谓“嵌入式自主性”的发展型国家,通过制定产业政策,建立政商合作关系,以及强烈的发展意愿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当然,这些国家也面临着问题,特别是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更引起人们对这一发展模式的思考,东亚模式中所存在的权贵资本主义、裙带关系等问题为危机的产生埋下了隐患,过早的实现金融领域的自由化导致了危机的产生。但这并不影响人们对东亚模式的认可,毕竟关键因素应该是强烈的发展意愿,它决定了发展型国家的兴衰。最后是以苏东国家为代表的转型国家,更准确的说是从高度计划的社会主义国家转向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在这个过程中政治民主化和经济自由化基本上同时展开,但政经改革是否应该同时展开则是值得讨论的问题,因为同时与否都带来了严重问题或者带来了较好的成绩。这说明民主化与经济发展并没有严格的因果联系,更多的应该考虑改革过程中国家建设是否取得较好成果,国家能力和国家自主性是否能够获得提高。应该看到,不同的国际影响、不同的历史制度、不同的改革理念都能使政经力量塑造出不同的转型过程和结果。至于说结果如何,还应该继续观察。

以上是《比较政治经济学》一书的主要内容,朱老师给我们开列了仅目录就达百页的参考文献,可惜我们上课的过程中很少阅读,而仅仅局限在指定阅读材料上,如果要深入研究这个领域,要看的书和要做的事还很多很多。

谨以此文作为对朱天飚老师的诚挚敬意!感谢朱老师一个学期以来孜孜不倦的教诲!

《比较政治经济学》

作者:朱天飚

目录:

序言

第一编 概论

第一章 政治经济学、国际政治经济学与比较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国际政治经济学与比较政治经济学

比较政治经济学的起源、发展及现状

本书的写作目的与章节安排

第二编 历史

第二章 现代国家与现代经济的崛起

现代国家与现代经济崛起的微观基础以及中世纪欧洲的政治经济形态

现代经济与现代国家

现代经济与现代国家的互动

从比较的视角看欧洲

第三章 现代国际政治经济体系的形成、演变与更迭

现代国家系统的特点与发展

国际市场的特点与发展

英国霸权下的国际经济体系

美国霸权下的国际经济体系

第四章 后发展国家的发展战略与道路

发展战略与***作用

后发展国家的特点

第一、二代后发展国家

第三代后发展国家

第三编 范式

第五章 国家主义

国家主义范式的兴起

作为独立行为者的国家

国家自主性与国家能力

国家主义范式的贡献与问题

第六章 新古典政治经济学

从古典政治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到新古典政治经济学

寻租理论

集体选择理论

理性选择政治经济分析

第七章 社会联盟范式

社会联盟范式的主要特点

“困难时期的政治”

“贸易与联盟”

比较与分析

第八章 制度主义

制度与制度主义

历史制度主义

理性选择制度主义

比较与分析

第四编 专题

第九章 福利国家的发展与困境

福利国家的概念

福利国家的起源与发展

福利国家面临的挑战

个案分析:社会民主体制

第十章 发达国家的经济调整

经济调整与资本主义的多样性

全球化下的经济调整

全球化下的资本主义多样性

个案分析:全球化下的日本

第十一章 发展中经济与发展型***

后后发展国家概述

发展型国家的概念

个案分析:韩国奇迹的缔造

比较后后发展

第十二章 发展中经济与发展型***的问题与危机

东北亚经济发展的问题与发展型国家面临的挑战

债务危机与金融危机

个案分析:韩国危机的形成

全球化下的发展型国家

第十三章 转型国家与转型经济

政治经济转型概述

国家建设

经济自由化

转型的多样性

结语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第一版 310千字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