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想不到的悲剧,令人惋惜的爱情
初春的京都街头,男女就别重逢。
当下感到惊喜又惶恐不安的两人,却不知他们对彼此的爱慕,竟是所有事件的开端••••••
《○的悲剧》这种标题在侦探小说中是见怪不怪的了,埃勒里•奎因的XYZ悲剧、夏树静子的CMW悲剧,阿刀田高也写过V的悲剧。不过,这些所谓的悲剧又有几部真正让人感觉到“悲”的存在呢?夏树静子我本人不是很喜欢,只看过她的《蒸发》。《V的悲剧》以幸福的感觉收尾,而死者也不过是个本就该死的人。而奎因的XYZ,不过是一次为推理而存在的杀人事件,“悲”的存在感几乎为0。直到法月纶太郎的悲剧系列中,我才真正体会到这种“悲”的存在。
如果说《一的悲剧》让人感觉“悲”的感觉还不够彻底的话,那么这本《二的悲剧》则绝对是相当戏剧化的让人惋惜的悲剧了。
本书宣传时最大的卖点是“这是一本以第二人称为视点的小说”。所以从一开始,我们就会看到“你一个人走在繁华市街••••••”之类的语句。开始还略为新鲜,不过看多了之后不免觉得很别扭。如果把“你”字换成“我”字一样可以读得通顺,一样可以理解整个剧情。只能说,作者以第二人称写作的这个想法不错,可惜用得太差,而且没有一点实际效果。当然,如果你真的是这么想的话,那可就大错特错了!这点稍后再讨论。
作品的开端便描写了一男一女在街上偶然的邂逅。整个序幕除了第二人称的这个视点有些新鲜之外,其他的都显得那么平淡无奇。男女的邂逅,然后开始故事,发展悲剧。这也是侦探小说惯用的模式。当然,如果你真的也是这么想的话,那可又大错特错了!
序幕落下,第二条主线——以法月纶太郎为主角的发展线出现了。然后便是平淡地叙述案件,接下来便是两条主线的交错,为大家来叙述整个故事。
说实话,我在看到第四部之前,都觉得这本书其实挺枯燥的。案件根本就没多少可以讨论的地方,一切都是那么的明了。完全找不到看头在哪里。
但是到了第四部,当那本日记出现时,悲剧的“悲”便一步步展现在我们面前了。
其实看惯了侦探小说的人也许都有同一种感觉,就是小说中所发生的许多事都并没有发展到要杀人的地步。有时作者即使把一件事写得再惨,在我们看来也都感觉没什么大不了。至少在本格推理中这种感觉还是挺常见的。不过在法月对女性心理的细腻描写下,我渐渐觉得这种明明很常见的误会确实发展到了很麻烦的地步。而一开始抱着“跟她解释一下就行了嘛”这种心理的我,也渐渐真的觉得“还真的很难去跟她解释”了。不得不说法月在本书中,对人物心理的描写以及性格可刻画是相当成功的。否则读者也不会感同身受,真正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了。
其实,知道真相揭露的时候,我都没有什么震惊感,甚至还有一丝不公平的郁闷。我所欣赏的仅仅只是先前法月对人物心理描写的到位。觉得这一本书其实还不如前一本《一的悲剧》。但这一切随着稍后主人公的叙述消退了。直到那一刻,我才真正明白本书之所以以第二人称为视点来写作的真正原因。直到那一刻,我才真正明白,在书的开端处让人觉得平淡无奇的邂逅,背后究竟藏着多少戏剧化的元素。以第二人称写作的解释虽然不是很惊艳,但是我觉得非常符合整个故事。相当合理。可以说这种方式即隐隐地说明了一切故事的开始,同时又为整个故事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在书中,我们看不到华丽无比的诡计,也看不到丝丝入扣的推理。但是,我们所看到的,是法月纶太郎诚诚恳恳,花尽心思向我们展现的一幕真正的悲剧。它的“悲”并不会引人泪下,但是绝对会让人不自觉地发出一声叹息。并且你会感到书中原来一切平凡之处在最后看来都是那么的不平凡。一个简单的开始竟然真的隐藏了那么多故事。
大家都知道,日本有两个人都号称“日本的埃勒里•奎因”。而这两个人在推理上可以说都还没有达到奎因的一半。但是有栖川有栖被人称作“日本奎因”在我看来仅仅是作品的名字模仿了国名系列而已,这是谁都可以做得到的事。但是,法月纶太郎才是真正的“日本的埃勒里•奎因”,准确点说,应该是“后期的QUEEN”。但是在我看来,其实他的作品比后期奎因的作品更有看头,更加让人深思。
总而言之,法月纶太郎是我以后重点关注的作家。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14:07:23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51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