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与子》(全集,彩色纪念版,【德】卜劳恩作,洪佩奇着色编辑,译林出版社2007年6月版)是我2009年3月16日为儿子马骁买的。时隔16年,再次翻看《父与子》,我依然感动不已,由于家庭角色的转换,自己还有了别样的发现和启示。1993年3月9日,我为自己买的同济大学出版社的《父与子》(上下册),属于“中德文化交流丛书”之一,由曹炽康编译,周谷城题名,张乐平作序。洪佩奇编辑的版本,源自当年联邦德国驻上海领事馆领事特奥多尔所赠资料,而曹炽康编译的版本,源于德国某出版社经理弗里茨所赠图书。两相比较,前者编排似乎更符合作者创作发表的顺序,并且多出一些画面,如P15多出①、⑥,P35多出第一个②、第二个⑥(不过却弄出两个②、④、⑥来),P106多出第一个③、④(弄出了两个③、④),P173多出第一个③(弄出了两个③)——这大约是洪佩奇参照综合了不同版本,却未认真编校所致。类似的编校失误还有一些,如P80③、④二图应互换位置,P123弄出了两个⑤,⑥、⑦似乎也标反了。
如果确定译林版编排更符合作者创作发表的顺序,我更喜欢作者前期的作品,它与我的生活和心理更近。而后来,作者安排“父与子”继承了大笔遗产以及落难孤岛(共46组连环漫画),未免让人有脱离现实和思枯技穷之感。无疑,《父与子》并非每组(幅)都精彩,如P11《家中的游艺演出》、P74《难舍美人鱼》、P176《训狗》等就有凑数之嫌,意思不大,不过,这只是有限的几组(幅),瑕不掩瑜。
过眼近两百组《父与子》,父与子的形象鲜活生动,父与子的感情让人感怀。儿子人小鬼大,有点厌学贪玩,经常搞一些恶作剧——眼看父亲半天钓而无获,他潜入水中,将自己写好的纸板挂在鱼钩上,以鱼儿的口吻安慰父亲,“今天我们不想来”;打球时不小心将镜子打破,为免于受罚,他忙将玻璃碎片清除,在镜框里画上了父亲的肖像,试图蒙混过关;“引诱”父亲也和自己一样,蒙眼默写各人的名字,他趁机拿出错误百出的作业本,让父亲在上面签名;趁家里失火,忙从父亲抢救出来的书包里抽出课本,扔回火场……父亲呢,童心未泯,护犊情深,虽常有训子之举,怕也是一时心情,手下知道轻重的——半夜运来一大堆石子,只为二人尽兴打水漂;面对外人对儿子的指责和捉弄,忍无可忍之下,愤而还击;为给儿子一个惊喜,趁儿子熟睡,费尽心力将儿子运到田野;即便要打儿子屁股,发现儿子裤子上有破洞,也是先住手,给他缝好后,继续训教……
除P2《引人入胜的书》里,妈妈偶露一面,其余都是父亲“即当爹又当妈”:帮儿子做作业,哄儿子入睡,陪儿子看牙医、理发,为儿子做蛋糕,甚至缝裤子,真不容易啊。相处久了,被捉弄多了,父亲少不了打儿子屁股,见到山羊的螺旋角,都条件反射地以为是儿子的作为,怒从心生。不要以为父亲只会“暴力教子”,在P20《挑战失败》里,儿子学父亲叼着烟斗抽上了烟,父亲发现了,本来挺愤怒,然而又故作视而不见,即便儿子炫耀性地站在跟前,父亲也是以报掩面,最终,儿子的好奇心消失,十分无趣地将烟斗还给父亲——如今,身为父亲的我,不禁为主人公的教子方法叫绝!如果他还是拳脚以对,只怕儿子今后“逆反”成烟鬼了……
好的艺术作品是超越时代超越国界的——就比如卜劳恩的《父与子》,在其诞生七十多年后,还能让我陶醉于父与子之间的亲情,忍俊不禁之余,调整自己家庭角色的偏差,而且,七岁的儿子翻看《父与子》,也是不时笑出了声……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14:04:06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51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