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中国人的性神秘《缺失的十四页》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4:00:34
  • 69

我喜欢深夜读书,最专注,最惬意。昨夜近凌晨之时,阅读中我惊诧而痛苦地发现,手中那本《中国人的性神秘》的第97到110页已被撕掉。

书是从学校图书医学分馆借来的,连同其他六本书籍,内容涉及美学、佛教以及性伦理、性心理、性文化、性史学、性哲学等内容。所谓性,当然不仅仅是通常人所想到的“床笫之事”,性学是一门包含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以及其它相关内容的学科。从1963年开始到1973年,周恩来总理一直在强调对青少年青春性卫生教育的开展,然而由于中国社会长期的性忌讳,此事在总理逝世十二年后才被重提。尽管现今中小学的生理卫生知识教育已经比较普及,但“性教育并不仅仅是一个生理卫生问题或者医学卫生问题。性教育的实施也不能只依靠医务工作者来完成。性不像消化系统或神经系统那样仅仅存在并作用于人体,生殖也只是性的功能之一。性不仅是生理现象,又涉及心理;不仅是个体问题,还涉及社会许多方面。总而言之,只有把性看成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并且坦然地研究性在文化中的各种影响和作用,才谈得到比较完备的性教育。这样的性教育当然不能指望在中学课堂里就全部完成,而应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引号内容引自《中国人的性神秘》)

《中国人的性神秘》一书,系统而深刻地讲述并剖析了自古至今中国性科学、哲学以及性文化和民族性心理的发展演变过程,并对性教育提出了精辟见解。虽书名为“性神秘”,其实疏通用了相当一部分篇幅来介绍中国古代的“性非神秘”,性走入神秘、堕入被所谓道德所不齿的卑贱地位、蜷曲在社会阴暗角落是宋代以后才有的事。宋代出现了宋明理学,出现了以朱熹等人为代表的一大批道学家,高举儒家之旗,自我标榜为“孔孟之徒”,却肆意曲解儒学,一副道貌岸然的虚伪嘴脸。他们攻击儒家经典《诗经》为邪淫之词,却忘了他们管其叫做老师的孔子曾经说过:“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他们大喊“存天理,灭人欲”,却忘记了儒学经典《孟子》中的“食色,性也”以及《礼记》记载孔子的话“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由宋明理学的出现为发端,加上后世各种因素的推波助澜,中国性科学逐渐走向衰败,而继而产生的性无知、性忌讳、性压抑和性神秘直到今天也余孽未除。

有针对性地撕书页并不是在性的问题上唯一的暧昧心态和行为。我想起来在上世纪的某某年代的课本上,《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曾经被“阉”掉一段话,大约跟“出浴美女”之比喻有关。老舍先生爱济南心挚,如椽大笔一挥,创造了这个可爱灵动又贴切的比喻,本无何邪念,却被一些神经敏感、思想有杂的“有识之士”大刀一挥砍将了去。如今的中学语文课本已还原文章全体,这是中国社会对性的态度向健康明朗方向上的回归。

我失掉了这十四页的文字,这被撕掉的不仅是十几页印有铅字的纸张,还是所有借阅此书的读者——包括我——流畅的读书状态和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更是作者的呕心沥血和一片用心良苦、至诚至真。

其实,这十四页,早在宋代就被撕掉了,宋明理学和道学家们的出现将中国的“性”带入长久的、历史性的黑暗深渊里去,这种历史性的的扭曲与缺失,协同它给中国人带来的各种不幸,是对传统思想糟粕的发难!面对历史强加的灾难,人尚难出离之途,况一本书乎!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