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版书的封面比美版吸引人多了。撇去内容不谈,如果我看的是台版,光封面就值1颗星。书拿到手后快速通读一遍,我庆幸没买台版啊。感谢借我英文书的那位腐女同学一万遍!
作者Andre Aciman的行文是很流畅的,故事情节则让我骇笑。
Elio,本书的主人公。17岁,犹太人,生活在意大利的里维拉。没看过电视的他,因为博览群书,所以见闻依然广泛,且学识见解更是远非一般大学生可比(!!)。他会4国语言,打得一手好网球,弹得一手好钢琴(!!!)。然后又是泡妞能手,性经验丰富。啧啧。。。
Oliver,本书的另一主角。24岁,美国人,犹太人,哥伦比亚大学毕业。Elio的迷恋对象。
Elio的父亲每年都会邀请一位学者到他意大利的家来进行学术方面的研究辅助,这一年来的学者叫做Oliver。他优雅的行为举止、睿智的谈吐倾倒众人,更把17岁的Elio迷得七荤八素。作者在整部小说中不厌其烦地描述Oliver有多么多么美,让我感觉像是在读《暮光之城》。。。两人见面过后,两下都有了意思,而两人拉锯战式的相互试探、调情、***真是JJYY地贯穿这本才240多页的小说。
噢,1985年的欧洲啊,火热的夏日骄阳下的南欧海岸,两个年轻的胴体的欲望纠缠,再加上两人与其他女人的肉体纠结,这本书其实应该叫《用你的肉体呼唤我》。
6个星期后,Oliver悄然离开欧洲回到美国,心安理得的跟自己的未婚妻结婚了,然后生子了,然后相安无事举案齐眉的生活了15年。留下Elio一个人在15年中颠来倒去的把6个星期的风流韵事想了N遍,包括那些细琐的情感体验,那些所谓的痛苦感受,15年过后都记得清清楚楚!是Oliver用力过猛还是Elio这个想同时成为男人和女人的高智商青年心思太过缜密,又或者是Elio从小的生活环境太封闭?40岁的Elio,头也秃了,肚子也大了,肌肉也松弛老化了,还在苦思冥想。
而15年后Oliver邀请Elio共聚一堂,当然不是为了再续前缘,更不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而是展示其美国成功家庭的典范:事业、娇妻、子女样样都有。两人15年前的那场情缘,真的就如露水一般,已经在那年的阳光中蒸发殆尽。徒留Elio还在单方面一厢情愿,像块宝似的念念不忘。
故事就这样戛然而止,读完的感觉就仿佛是中午吃完饭过后打了个瞌睡,醒来过后有阵短暂的云里雾里。两人为什么会分开?富有的家庭、注定会成功的事业以及对两人关系持默认甚至支持态度的父母,这一切对他们的今后都是有利条件。而如果认为失却才是美丽的永恒的,那么作者花费那么大的力气来描写两人对彼此的炽热感受,对彼此的极度渴望又是为了什么?
Oliver爱过Elio吗?后者当然是爱过的,至少他自己认为是爱过的,15年过后他脑海中依然清晰的保存着那6个星期的情爱;那Oliver呢?他爱的只是他自己那个时候的青葱岁月。
前有《魂断威尼斯》,后有《洛丽塔》,这都21世纪了,这样的题材一点都不新鲜。而作者沉迷于自己制造的幻像之中似乎有点无法自拔了,一个自称是异性恋的男作家如此这般是为哪般啊?
全书设置不少雷点,最大的雷点我觉得是Elio的父亲。这位早知道自己儿子的情事的父亲,非但不干预,而且还颇为赞成两人之间的***交往。在返回纽约之前,Oliver到了罗马去见他的意大利出版商。Elio的父亲甚至专门为Elio定好了豪华旅馆的房间,好方便自己的儿子跟这个男人幽会。
这位平时热衷慈善事业的好心人,不会闭塞到不了解当时闻者色变的艾滋病吧?当时的现实背景是艾滋病被认为是同性恋癌症,只有同性恋才会被传染。甚至被宗教份子斥为对同性恋的“天谴”。作者在书中进行大量的同性性行为描写,却提都不提这档子事。
何况书中的主要人物个个都是高级知识分子,难道这些人认为里维拉的阳光可以杀死病毒,里维拉的海水是杀毒剂,或者干脆作者认为双性恋跟艾滋病绝缘?作者如此忽视时代背景明显是该书的一大败笔。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14:00:24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51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