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花间十六声《梳子有妖》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4:00:22
  • 57

这类说古器小品,常让人极爱看,又后悔看。看进去了呢,眼界高了,偏又学会了品味与考究,现实的物器就没几件瞧得上眼。还好这本书里说得多的是古代MM们精致而又优雅的生活,可揄挪到现实中的不多。

其第十三声,谈及“犀梳与牙梳”。犀梳有妖的,广达1尺(宋朝一尺约等于现在的33cm),后仁宗规定不得超4寸。原因无它,唯奢侈品受限于犀牛角的最大无空心直径——梳齿必须套着犀牛角的鱼子纹(横切面),和其竹丝纹(弦切面)方向一致。

正如大唐时有高科技的煮软模压工艺,煮软的犀角可以顺从地竖向掰开,犀梳的尺寸也就只是受制于犀牛角的最大外围周长,可达到1尺了!

当然,如果盛唐时用工艺将犀牛角碎料融熔后再煮软模压制作,再大些的尺寸,对帝王后宫来说,得到它是易如反掌。

可惜犀角来源的飞速缩减使得它们从贵族的消费品中消失,加速了这些需要进行一定批量制造产品的高科技产业失传。如今能见到的盛唐古犀角制品,尽在博物馆库房安静修养,即或我拟上手一观亦不可得,实证还需官家养的那些专家有兴趣去努力了。

另,盛唐象牙梳“费钱近二十万”,其实最为关键的也是完全受限于象牙的最大无空心直径(象牙有一点中心牙心,无法适用煮软工艺啊)。

作家孟晖著述引用前贤记述,笔下似并不理会蓖梳艺人的工艺行规,故以为当时过费。相比之下,现在若要比照这个尺寸再高仿1把亚洲犀梳或亚洲象牙梳,梳齿顺材料导管纹路的,即使做净素的,光光工与料的价,一把4寸长的也未必低于“费钱近二十万”。

好在21世纪风行高贵的华丽,外逐时尚而内里知道这个秘密的,少之又少。前段时日坊间流行黄杨木梳,可真正好的黄杨木梳子实际却很少见——黄杨木不易取大料,梳齿却都要与木径中的导管平行,难啊!现代谭木匠们的黄杨木梳按行业标准制作,只得将梳齿部分与手把部分分开套做,却不讨巧现代的MM们。

MM的红酥手取出一木整做的黄杨木梳,梳着梳着,断齿了,还以为是缘分?天意?或其它。

当下木梳结实与否,竟然与唐宋的花间声语也有相通之处,成了一件颇费点寻思的事儿。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