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艺术的终结《撇去翻译,依然值得一读》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3:57:05
  • 63

首先,拜糟糕透顶的翻译所赐,书中充斥着狗屁不通的语句。这让此书轻易地给读者一种错误的印象:艰涩难懂、结构混乱,不知所云。

很明显的一点是,译者百分百保留了英语中复句的句式结构。如:“对《押沙龙,押沙龙》的深层解读寻求阐释共同涉及种种因素的文本和作者的再现,这些因素涉及了或许可以有理由说阐释者了解作者不了解的事情。”(第59页)“所以人文科学让我们求教不同的再现系统,这些再现系统涉及应当了解人所做的事,尽管...”(第71页)“这些版画以这样一种方式反复进行了一些叙事查询,这种方式就是,...”。从到处都是的诸如此类的句子中,可以推测出译者很可能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英语翻译训练,或者在国文上的造诣有待提升。

除此之外还出现一些词义的错翻。如:第55页“这种阐释观与其...不如说属于社会科学或人类科学,就像我会把它们称为保存德国人粘性的一种努力。而这些轻蔑完全参照了作者的再现。”我相信,此处莫名奇妙出现的“轻蔑”一词,无论如何放在这个语境中是不通的,即使原文是despise/contempt/disdain/scorn/slight,也非常可能是另一层意思:被忽略(的阐释观)——作为名词时;(我所要探究的)这种阐释观完全不考虑作者的再现——作为动词时。

另外,对于一些早已在中文知识语境中被默认和通用的专有名词的翻译,也出现令人瞠目结舌的迥异,如纳博科夫的名作《微暗的火》却被翻成《幽暗的火》,还有达芬奇时代著名的美第奇家族却被翻作梅迪其......

在所有这些错误之后,译者不可挽救地使用了一种及其呆板无趣的语言形式,在诸多观点已被错位之际,最终让所有的思路和话语都变成一潭死水。

但是,当你用足丰富的想象力,穿过这些翻译的表象而逐渐进入作者的思维世界,你会发觉其实作者的许多论述还是非常跳跃和生动的。虽然谈论的是经常被人谈到的论题,但至少,与国内的许多美学及艺术评论的系统依然有着很大的不同,单这一点,就值得我们去理解。与易中天庞大而清晰的美学框架相比,丹托的论点所涉更宽、思路更跳跃,但深入与联合的思考还不够;与尹吉男、陈丹青等文艺评论家相比,他的许多想法和观点确实又是远远超越的。

非常有趣的一点是,在第四篇开篇对于东方禅学中牧牛九图的分析中,因为文化的差异,而使作者在对其的理解上绕了一个不小的圈子。这绝对不是一个失误,而是一个绝佳的例子,可用来表现文化和语言的隔阂可实现形成完全迥异的思维方式。

整本书的九篇文章,各有侧重,但整体看作者似乎对文本阐释一类的问题最为关注。而遗憾的一点是,许多观点在洋洋洒洒诸多列举的论述后,并没有给出非常明确的结论。甚至,从根本上说,作者的观点完全是对黑格尔美学的继承,其实只要看书名便明白了。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