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魔球:逆境中致勝的智慧《钱球》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3:53:11
  • 55

网文

Moneyball: The Art of Winning an Unfair Game》,中译《魔球—逆境中致胜的智慧》,还没出中文版前有人翻成《点球成金》但我们这些绿帽迷喜称《钱球》。2002年出版后长踞美国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数周,相传是本华尔街生易人人手一本,但在棒球界里吵翻天的争议书籍。作者Michael Lewis(Joe Morgan到现在还误以为这本书是Billy Beane写的)是名财经作家,这也是本财经书籍,不过是谈棒球里的小市场球队∶奥克兰运动家队(Oakland A’s,也就是我们称的绿帽队或白象队)其经营策略,看他们如何以小搏大,力抗其它薪资总额比他们多上数倍的大球队。

首先,如果能看英文版的话就不要看中译吧,译者游宜桦的翻译质量实在是让人不满意。一定会有人说啊你放这种大话怎么当初你不去翻这样,其实想翻这本书的绿帽迷很多啊,谁知道出版社要找个鸟蛋记者去翻

我想在台湾我应该是排前五名了解这本书的故事的人,这支球队如何从1999年起咸鱼翻身,到现在成为大联盟除Yankees外最具话题性的球队,我亲眼目睹他们改变,而不是像一般人一样看了书后才开始对这支球队有个轮廓。所以我来做介绍应该比任何人都适当

背景故事是在大联盟1994年那次罢工后,冲到无法控制的球员薪资,以前花年薪$3M(M是代表百万)可以签到明星球员,到90年代末期这种钱只能签journey man,连牛棚里的好closer都未必签得到。所以大市场球队和小市场球队的薪资差距越拉越大,近几年大联盟底薪是从20万慢慢爬到33万,可是大球队签个球星就一次花$5M以上或甚至$10M以上,薪资总额是最低小于$30M到最高超过$100M的差距,当时就很多人说啊这个小市场球队根本就只能陪公子打球嘛,连大联盟主席Bud Selig都在鼓吹这种「小市场球队根本没机会」的论点,反正就是一片唱衰之声。结果就是自2000年起,薪资总额在30队中排倒数的Oakland A’s非常不合群,靠一堆自家养出的便宜球员连年打进季后赛,「这一队是怎么成功的?」这个话题引起了注意,也引来了Lewis这位财经作家,他看准这个小虾米斗大鲸鱼的故事是在好也不过的写书题材,绿帽的成功经验也可以成为一些想在市场大拼的生意人的启示,于是就写了这本评价两极但很卖的书。

故事的起头分两部份,一部份是一个叫做Billy Beane的天才球员高中毕业后被New York Mets选秀第一轮选中,决定不念大学去打职棒(后来他称这是他个人犯过最大的错),结果因为他过度迷信自己天资,而且这个人个性有着易怒、没耐性等等很糟糕的性格,加上他小联盟时迷上了fantasy baseball(棒球纸上游戏,玩家扮演球队教练挑选球员,再依该球员在真实比赛中的实时表现计算分数,球季结束后分数最高者为赢家。记得袁定文说他以前也很爱玩这个…)成天在玩,Beane的小联盟生涯不太好看,而在球团相信他天资的状况下仍把他拉拔上大联盟,结果他就变成板凳、浪人、没几年就结束棒球生涯。

就一个第一轮选秀的球员来讲并不是个好看的结尾。

Beane落脚的最后一支球队是80年代末期还在超级强队之林的Oakland A’s,他最后一次披上球衣是1989年A’s拿世界大赛冠军时阵中的一员,板凳。之后他高挂球鞋,加入了当时的GM(总经理,球团里实权最大的人,主掌球团人事、球员和教练聘雇、交易、合约谈判等等)Sandy Alderson的团队担任球探。

另一部份则是一个叫做Bill James的痴汉(对某些事情痴狂的男子汉),他也是个被fantasy baseball荼毒的可怜虫。他在玩了很久后觉得现今棒球比赛里使用的各项基本数据并无法准确分析球员能力,也就是说单看打击率看不出打者能力,看防御率也看不出投手能力。于是他就不务正业的开始利用自己的统计知识自己发明新式数据。1977年这老兄自己出书《baseball Abstract》,主要介绍他从记录本中找出的各种不同记录解读法还有他创的新数据,书没卖很好(当然,没有通路,靠的是想买的人自己寄支票去,然后James把书寄出),可是吸引来一批死忠读者,他们说这些新式数据真是开启了一道门,可以更客观的靠数据评估球员能力。之后Bill James就正式走入搞棒球统计的不归路,到今日成为棒球统计教父,养了一堆自称Sabermetrics(棒球数据分析家)的徒子徒孙。

书里说Billy Beane一路从球探干到成为Alderson的副手,后来成为新任的GM。因为他自己就是被球探的传统价值「天资决定好球员」搞砸的活例子,又有在看这些痴汉搞的东西,于是就把这套东西拿来用,并将球探报告的「这人有好的手腕,以后会长成明星球员」「这人肥的跟猪一样,前途无亮」这种旧价值扔掉,改成「这人在哪里是保送机器,以后会物超所值」这种新概念。后来短暂当过Dodgers GM的Paul DePodesta,随时都拿着笔记型计算机查记录的Harvard毕业生,就是他的左右手。

「进市场买不过大市场球队,选手就自己培养」「球星都贵到靠北,就自己挑被市场低估的underdog」这是A’s的生存之道。书里谈这支球队从选秀(天生好手级的球员签约金也是天价,所以要挑没那么贵的)、小联盟系统养成(提高能上大联盟的球员数量,有人约满离队才能立即补上,球星离队也才不会青黄不接)、签自由球员(找物超所值,从一群中价品中找出表现能抵高价品的好货)这几个阶段的策略,说明这就是他们能在近年以低薪打造常胜军的秘密。

但很遗憾的,这本书讲的内容并不符合实际情况,也就是说如果别队也照书中讲的方法建军,那一定会吃屎 书里谈A’s的大秘密就是改用上垒率来当最重要的基准,而非参考价值低的打击率。理论基础是上垒机率越高表示出局机率越低,既然棒球比赛关系是否结束的因素不是时间而是27个出局数,那尽量减少出局机率,增加上垒机会,就越容易得到较多分数。实际上这种理论过份粗糙,并没有书里写的那么神。而且A’s能冒出头的最大因素其实并不在打者,而是书里只简单带过的三巨投∶「身材和东方人一样的南方佬」Tim Hudson、「跟时间赛跑的男人」Mark Mulder、「每人见到都说帅的」Barry Zito。

但这书告诉我们的最重要意义并不在于学书里话唬烂的那些策略,而是一个观念∶「不要依循于传统式的评量方法,要从别的面向找出更有效率的评估方式」。棒球界里因为都是圈子里的人在搞,球探、教练、GM以前这些多是球员退休后转任,他们小时候被灌输的那套,就是他们以后实际操作的那套,是他们再灌输给后进的那套。没有人会问「这个作法真的合理吗?这个作法真的对吗?」因为前人这样用,后人也就这样用了。商场也是一样,可能学校学到的方法就用下去了,或大公司大企业创办人用的方法立的规则定的评估法就几十年一路延用下去,如果不问一下「这方法真的好吗?」谁会知道这些传统旧观念是好是坏呢?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