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体验悲哀《入殓为安》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3:52:08
  • 61

这其实摘自我《入殓师》的评论。

看《入殓师》令我想起一直没读完的《体验悲哀》,以及让我总无法摆脱的,围绕在身边却从未显现真实面目的,我从未亲见过的,人的死亡。

我对死的最初的意识起自小学。

那时北京空气干爽,郊区的夜晚星光璀璨。我站在家里还没封闭的阳台上,仰望星空。我已知道,那些繁密的星星点点来自与我脚下相似的一片广袤大地。它们在黑暗之中,遥远到不可感知。瞬间,我被宇宙的巨大震撼,为自己的渺小惭愧,继而,为生命的短暂惊呆了。

从那一夜起到之后的几年中,我时常被失眠困扰。睡眠的那种无知无觉,也许就像死亡。睡着可以醒来,但死去再不可复生,也将不能再了解世间的一切,变或表面上不变的,所有。每到躺在小床上,闭上眼之前,心中就升起莫名恐惧。我生怕,这一睡就成为永恒。令我不再感受,不再知道,不再存在。所幸几年之后,这巨大的恐慌被青春期的心悸暗暗取代。

在某些文化或时期中,人们忌讳谈论死亡,以为让死者安息,让生者解脱的方式是尽快忘却,避免悲悼。在《体验悲哀》中,卡斯特发现,被压抑忽视的悲哀,会深深潜入生者的心灵,会有时会通过梦境困扰生者。而悲悼的仪式,充分的悲伤,才是真正与现实和解,谅解自己的方式。

去年5·12,一个作WWF项目志愿者的妹妹正在茂县,信息中断几天后,得知她被困在灾区,直到22日,被运送物资的军队直升机接回成都(详见孤岛救援--一个环保志愿者在茂县的地震经历http://bbs.green-web.org/showthread.php?s=&threadid=13009)。她无法确认自己是不是乘坐邱光华机组脱离困境,但直到7月,都难以摆脱机组失事带来的巨大阴影。该做硕士答辩的她给我短信,说自己每天都沉浸在那十天灾区回忆中,总是在想象机组人员悲壮的瞬间,无心写论文十分苦恼。我提议她在学校做个展览,公开悼念。半月后,她发来展板图样,说本想自费做个小展板,但在学校鼓励支持下做了一系列图文展,在校园里为不曾谋面的邱光华机组成员做了追悼会。又月余,她顺利通过答辩,毕业后进了自然保护组织,回到茂县,投入生态和生计重建工作中(见To be continued 的“云上尔玛”情结http://bbs.green-web.org/showthread.php?s=&threadid=13220)。

庄重的哀悼仪式,是对死亡的敬意,对死者的哀悼,也是对生者的救赎。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