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方以智晚节考《不罹九死、几负一生:关于明朝遗民的执迷与超越》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3:51:37
  • 86

余英时先生一直关注“士”文化。作为“遗民”的“士”,由于身处颠沛流离、朝不保夕之境地,伴随以生命作抗争的过程,其人格特质得以充分彰显,所谓岁寒然后知松柏。因此,观方以智的后半生,不仅可以体会明朝遗民的风骨,还可以进而感受士的气节。

从一个普通现代人的角度看,更容易看到的是方以智的执迷。祖辈到父辈多是明朝高级干部,自己又曾经是永历小朝廷的东阁大学士,他对明朝***一片忠诚。虽然儒家有事君如事亲的说法,但考虑到孔老夫子、孟老夫子的生平,很难说对某一家姓无限忠诚是儒家的根本原则。以方以智的儒学造诣和智慧,应该深思过这个问题。在我看来,他最终仍然坚持不仕清,并在我巍巍大清如旭日东升之际“大开历史倒车”,搞反清复明,与其说是理性的考量,不如说是受情感的束缚。他对朱明王朝的爱难以割舍,对满清的敌视与仇恨更是难以消解。因此,方以智的守节和“死节”,是在用20年的岁月和最后的生命,向世人宣誓他终生不渝的爱和恨。其性质,与梁祝等痴男怨女的故事大同小异。尽管当事人把他/她所坚持的事情看得比生命还重,但从外人的角度看,这种坚持有些傻、有些愚。(附送王菲《执迷不悔》歌词,方以智老先生听了这首歌,也许会泪流满面吧:“这一次我执著面对,任性地沉醉。我并不在乎,这是错还是对。就算是深陷,我不顾一切。就算是执迷,我也执迷不悔。别说我应该放弃,应该睁开眼。我用我的心,去看去感觉。你并不是我,又怎能了解。就算是执迷,就让我执迷不悔。我不是你们想得如此完美,我承认有时也会辨不清真伪。并非我不愿意走出迷堆,只是这一次,这次是自己而不是谁。要我用谁的心去体会,真真切切的感受周围。就算痛苦,就算是泪,也是属於我的伤悲。我还能用谁的心去体会,真真切切地感受周围。就算疲倦,就算是累,只能执迷而不悔。)

人之所以有趣,恰恰在于其以理性与其他生物相区分,又以情感达成对自身的超越。平常人听到凄美悲凉的爱情故事或者壮烈的殉国场面时会动容,一定是这些故事中蕴藏着某些特别的东西。同样,当我看到方以智“不罹九死、几负一生”的感叹时,也被其一腔豪气和勇气所深深感动。理性擅长于把所有的事物平庸化,把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交往变成科学的计算,使人成为人,同时也使每个人都成为作为共相的人。但是有那么一些人,做出一些不那么理性、乃至有些癫狂的事情,使我们看到共相之外的独特人格。这些人和事是世界不可分割的部分,也许是最重要的部分。

我相信在经营人生时,理性贯穿始终;但在体验人生时,要多一些执迷,尽量超越作为人的自身。明朝遗民可以作为执迷和超越的样本。他们是很傻。可是不傻的人,蝇营狗苟的人生真的完美吗?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