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悖论简史《梦亦非的蛇》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3:51:24
  • 55

诗人和语法学家菲勒塔斯为“说谎者悖论”而吃不香睡不好,日见消瘦,他生活在爱琴海上的一个小岛科斯,这里风大,他的朋友们害怕大风会吹跑这个因哲学问题而消瘦的人,便在他的脚上绑了几砣铅。他后来的墓志铭是:“啊,陌生人,科斯的菲勒塔斯就是我。说谎者使我送了命,我就此沉没于可怕的黑夜。”

看看,哲学是可以杀人的,尤其是哲学中的悖论。

什么是悖论?

加雷斯·马修斯认为悖论是一个与概念真相矛盾的命题,比如“只有那些自知不自由的人才是自由的。”F.M.塞恩斯伯里认为悖论是一个争辩的令人无法接受的结论——此结论的前提和推理模式都是可接受的。J.M.麦基认为悖论就是争辩。而大多数哲学家则同意:悖论是这样一类的命题——单独看起来似乎是有道理的,但连起来看却不一致。而《悖论简史——哲学和心灵的迷宫》一书的作者罗伊·索伦森的看法是:悖论就是谜语。

那么,哲学史上有哪些有名而有趣的悖论呢?伊·索伦森在《悖论简史——哲学和心灵的迷宫》一书中回了与分析了这些悖论。

最古老的悖论是鸡与蛋的悖论:究竟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在自然科学不发达的古代,这个科学问题成了哲学问题。

补偿悖论。普通人会以补偿的方式来保持平衡,但事实上平均律却是通过毁灭来发生作用的。这个悖论与公元前540年时代的萨摩斯岛的泼利克瑞特斯和埃及的统治者阿玛西斯的故事有关。

芝诺的“多”悖论、运动悖论、堆悖论。美诺的询问悖论。赫拉克利特的变易悖论。欧几里得的蒙面人悖论。

欧庇美尼德的说谎者悖论。他是克里特人,他说“克里特人总是说谎”。这就是说谎者悖论,这是一个自我挫败的说法,里面包含了反讽。这里有意思的是,如果他说谎,他就不是说谎,如果他不说谎,他就在说谎。这个悖论细想起来的确很要命,难怪菲勒塔斯会为他送了命。1967年的《星战》中重复了这个悖论。船长科克:“魔鬼告诉我们的,都是谎言。记住,魔鬼告诉我们的,都是谎言。”魔鬼马德:“我在说谎。”

序言悖论。生长悖论,这个悖论很有意思,一条船A如果不断地更换木板,最后换下来木板又组成了一条船C,此外还有正在使用的那条船B,那么A是B还是C?

标准悖论,一个无限倒退的问题。亲证悖论,比如一个人说“我死了”。

桥悖论。布里丹一般被认为是这个悖论的发明者,在悖论中,柏拉图成了守桥者。他告诉苏格拉底:“如果你所说的是对的,我会让我过桥,如果你说的是错的,我会把你扔进水里。”苏格拉底回答:“你会把我扔进水里。”当苏格拉底错对,他就对了,当他对时,他就错了。但这个悖论可以追溯到克律西波的“鳄鱼悖论”上去。而历史上亚历山大与阿那克西美尼的故事也印证了这个悖论的救命性:亚历山大说要做与阿那克西美尼请求相反的事,于是后者说:“帮我这个忙吧,亚历山大,请把兰萨库斯的女人和小孩为成奴隶,把该城夷为平地,并烧了诸神的圣殿。”想来想去,亚历山大反击不了,只好不情愿地饶恕了兰萨库斯的人民。可见哲学不仅害人,更可以救人。

在哲学史上,上帝的退出要从笛卡尔开始,从他开始上帝可以算是多余的,帕斯卡曾向自己的姐姐吉尔伯特抱怨说:“我无法原应该笛卡尔,他大他的全部哲学中都喜欢不要上帝的帮忙,但他禁不住容许上帝弹弹手指,以使世界运转;除此之外,上帝对笛卡尔就再没有什么用处了。”那个时代,是用悖论“打败上帝”的时候。比如你可以说:“上帝能不能创造一块它举不动的石头。”

悖论这个词最早被使用是在1616年布罗卡的《小册子》,“悖论,一个与普遍接受的观点相反的观点。”

关于赌徒的分配悖论。达朗贝尔的圣彼德堡悖论。两封信悖论。伯特兰的悖论。

康德的四个二律背反。黑格尔的矛盾世界。

罗素的集合悖论,一个包含所有事物的集合必然也包括了自身存在,假设一个集合所包含的只是这类的集合——它们并不将自身作为一个元素包括进来。如果这个集合将自身作为一个元素包含进来,那么它就没就将自身作为一个元素包含进来。但如果它没有将自身作为一个元素包含进来,那么它实际上就将自己作为一个元素包含进来。这个集合悖论本质上与说谎者悖论一样。也就是我一直在琢磨不透的“蛇想象”。在我的想象中,一条理论上可以从尾巴将自己吞掉的蛇,使劲吞的后果是什么?是还剩下一条蛇?还是变成了两蛇?或者变成了没有?这个想象被我称为“想象的极限”。这条蛇也被我称之为“梦亦非的蛇”。之所以无法想象结果,是因为这个想象本质是一个悖论:说谎者悖论。直到写下这些文字,我才明白这一点。后来罗素在《数学原理》的末尾,试图限定这个原则。认为自我指涉是无意义的。否则会陷入恶性循环。但这种解决办法近乎于禅宗的办法了。

事实上西方哲学要到了分析哲学时代,才找到较好的解决悖论的办法,认为不是逻辑或世界出了问题,而是我们的语言出了问题,西方哲学从本体论经过认识论之后,终于转入了语言论,哲学与世界的问题可以从语言的角度来解释。这与禅宗一样,所有问题被归结为语言问题,而取消掉问题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当然西方哲学没有这样极端,它试图去分析我们的哲学问题的表达,然后瓦解它。

在分析哲学中,不能不提到维特根斯坦,这是个非常有意思的人,像禅宗里的大师。他还在学生时代时,喜欢在某个问题上猛想一阵,然后宣布他的解答。罗素责备他没有提供结论背后的根据,他却惊嚷起来:在送玫瑰花给罗素的时候,难道还要把玫瑰花的根也一并送上吗?在他著名的《哲学研究》一书中,包含了784个问题,其中110个是给出了回答的,但这些解答中有70个是故意给出的错误答案。

维特根斯坦说他的目的是“教你从一个伪装起来的无意义转到一个明显的无意义的事物身上”。比如,人们会比较“一个想法产生后到哪里去了”与“一团火焰熄灭后到哪里去了”。这就是非常禅宗的解决方式了。

而在此之前,人们试图用常识来打败或解决悖论,但关于什么是常识,人们都无法答成共识,甚至连常识也成了悖论。比如罗素就讽刺道:“常识包含物理学,而物理学却反驳常识。”

相比之下,分析哲学的解决方式要好一些,但也好不到哪里去。悖论对于哲学是贡献是巨大的,它让哲学在散漫中“结核”,象一个明显的黑洞挑战着哲学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因为它的存在,哲学得以不断地发展。“悖论并不是仅因为它们固有的趣味性就代代相传的。悖论经常是搭了重大事件的便车而被传递下来的。”索伦森写道。而只要人类的思想存在,尤其是喜欢思维的乐趣的人存在,悖论就会继续存在下去,因为它们是如此的谜人,万一你不幸挑了一个你无法回答的问题,那么你就无法摆脱它,你会变得憎恨它,但又无法停止去想它,就像那条“梦亦非的蛇”对我的诱惑。

作为一个迷宫爱好者、神秘学爱好者、悖论爱好者,我更愿意保留那些悖论而不去解决(事实上它们是不可能被“最终解决”的),就象《失乐园》中的地狱里,堕落天使中思考的些。“他们越是思考他们为什么必须停止思考,他们就越深地陷入了思想的圈套中。”

我说其实所有悖论都可以被归结为:自我指涉。你信不信……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