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得承认,勒克莱齐奥是我读过的诺贝尔奖得主中最让人失望的,从《战争》到《乌拉尼亚》。在中译本里,他不过是个三流,好吧,算二流的作家,离一流大师那种大气弥天,或想象丰富,或深切关怀,或开拓文学疆域的气度太远。但也许是我误解了他,也许是因为中文译本无法准确地译出原著的精髓?无法表现出法语的优美?我手头这个《乌拉尼亚》的译本的确是不知名的译者译的,读起来味如嚼蜡。
但中国书评人所推出的文章中,一再认为作者写得如何如何好,是不是他们都能阅读原文而不是中译本?在我所知道常常发表书评的写作者中,几乎都是靠书评挣银子的,甚至没有像我这样只是写作读书笔记而不向媒本投稿的书评人,这些书评人手头所拿的版本,几乎都是中文版,他们中没有几个精通外语,如果精通法语,基本上也就不会做书评人了,有更好的活可以干。
一般而言,中国的书评是不可以相信的,许多大报与几乎所有内地小报,书评版都是要收费用,出版社想要在版面上推广自己的出版物,就得交版面费,出版社也会找到书评人,请他们写作书评,一般而言给的报酬是千字二百块,与报纸的稿费差不多。书评人也就不用自己去挑书,出版社寄样书来,叫写啥他们就写啥。在这种交易之下,报刊上的书评几乎无公信力可言。如果书评人认真啃了书籍再去评说,那也值得人尊敬,但就我所知,许多书评人最多是花几分钟看看内容提要,翻翻内文,再百度一下资料,OK,一篇振振有词的书评就出炉了,“新鲜书评,实为居家旅行,蒙人骗钱,必备文字。”
很惭愧,我也是读了些关于此书的书评,才去读此书,受到书评吹捧文字的影响,读完后我非常失望,如果没有书评影响,也许失望感不会这样强。在此书中,“我”的旅程实在是罗七八索的叙述,毫无出彩之出,对革命的反思也是老生常谈,对乌托邦的想象力远逊于美洲作家,写乌托邦的破灭又过于潦草,人物形象也不鲜明,掩卷而思,居然没有停留在记忆中的亮点。
但我想作者成为法国“在世最伟大的法语作家”,肯定有它的道理,原文肯定不如译文这样糟,但是,别忘记了法国在这半个世纪以来,并没有多少重量级的小说家,法国小说远远比不上法国思想,“在世最伟大的法语作家”也许并不代表就是最伟大的小说家。
姑此一猜。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13:47:49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50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