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指在他人眼中的价值和重要性,各个社会标准不同。现代社会的标准是成就的大小,主要指经济方面。
为什么要追求身份?身份的实质是社会的爱。身份越高,爱越多。
我们能够成功,而且必须成功。
我们真的能成功吗?无限可能性是否被夸大?
在新的社会秩序下,人的社会地位只与每一代人的自身成就相关。每个人都深信人生而平等,每个人都深信自己有足够实力去实现自己的任何理想。民主的社会拆去了所有束缚人们梦想的樊篱,穷人们眼里写满了希望,同时心里无不对富人的安逸舒适心生嫉妒。
可是事情远没有只要努力就能成功那么简单:A受变幻无常的才能要求的制约,我们很难对成功所需的能力进行把握,因而我们在于未来相关的事务中被迫出于一种屈从和焦虑的状态中。B受运气制约C受雇主制约,在多数领域中,对成绩很难进行准确评估,成功爬到顶端得并不一定是工作中的佼佼者,却往往是那些精通权术之人,而权术在文明生活中很难得以传授。D受雇主盈利原则的制约,我们只不过是工具罢了E受全球经济发展规律的制约。
虽然我们在理论上依然承认这些制约因素影响着事业的发展,但在实际生活中,对一个人的评价往往基于这样一种认识:他对自己的生平应该承担基本责任。把成功归结为好运气显得过度谦虚,而更为严重的是,把失败归咎于坏运气则显得可鄙。我们还有退路吗?
观念的重压
在机会均等的精英制度下,富人而不是穷人才是对社会有用的人,同时身份又同德行挂了钩。一个人的身份低微,其境遇固然令人同情,但一切也是咎由自取。所以贫穷已经变成了一种耻辱。
现在人们认为一个人最不体面的命运莫过于变得同每一个其他人很像,因为每一个其他的人是包括平庸无能的人,墨守成规的人,无聊乏味的人以及土里土气的人在内的人的一类总称。
势利者的逻辑:社会地位=人的价值。成人的世界满是势利者,他们最关注的是权力,而不是人,我们根本无力改变势利者对我们的歧视,单凭个体的力量是不行的,势利是群体性的。
失败本身固然可怕,而失败后他人的苛刻的品头论足更为恐怖。
脆弱的自尊心,身份的焦虑
自尊=实际成就/对自己的期待
在我们能够成功,而且必须成功的观念下。我们对自己满怀期待,这样我们的自尊心也变得脆弱不堪。脆弱的我们的自我看法取决于他人对我们的看法,依此类推贫穷对自尊的影响就取决于周围的人对贫穷的理解和看法。我们平静的心情会很容易被击地粉碎,我们在生活中为之奉献的事情会轻易的受到质疑。
我们想要什么
我们的灵魂很少直接说出自己需要具备什么,才能够满足,或者即使它们有时嘟哝些什么,它们的指令也往往建立在谬误的基础上,或者干脆自相矛盾。外界各种声音在不停的告诉我们,应该获取什么,然后我们才能够满足,我们的思维极易受到这些声音的左右,我们灵魂深处发出的一点点微弱的声音将会淹没在这些外界的声音之中,而我们也会很容易的受到误导,从而使我们偏离了对我们生命何者真正重要的审慎而艰苦的求索。我们时常艳羡那些与我们自己的个性毫无关联的生活方式。他人总会向别人提出建议,如果想要幸福,那么他的注意力应该放在什么事情上,以及应该注重何种价值。他人的言论会严重的影响一个人,特别是当这些观点伴随着报纸的权威或者广告牌的美妙画面时。
在托尔斯泰的《伊凡*伊里奇的死》中的伊凡*伊里奇想使自己在他人心目中显得更加重要,为给别人留下一个良好的影响,他牺牲了所有的兴趣和对其他事物的感受,然而他最后发现,别人对他根本就不在乎。周围的人所喜欢的仅仅是他的身份,而不是他真正的,脆弱的自我。试着想像一下能否忍受这样的人生结局,也许就有自己想要什么的答案。
叛逆的波西米亚人向我们揭示:强烈的心灵生活和社会的成功在现实生活中不可兼得。那么我们想要什么?以一颗七窍玲珑心换一生的繁华值不值?
在现实中,行业的要求使得好多高层管理者,把他们工作中的客观,高效的思维模式带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从而牺牲了直觉感受和同情能力。生动地证明了金钱并不能购买灵魂的必需品。
我们必须做出选择,不是非黑即白的选择,但两者间度的把握预示着我们的将来。
解决之道
1.选定合理的比较的视野,通常我们只与同一圈子的人比较身份,所以要保护自己的自尊心,减轻对身份的焦虑,可以找一个稍逊自己的朋友。与比我们富的人保持距离,在情感方面也应该疏远他们。如果在与主流文化相抵触的生活方式中,维持信心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我们在贴身的小环境中起作用的价值体系,依赖于我们所交往的人的种类,我们所阅读的书籍和我们所听到的话。因此在选择交往对象方面要特别注意。
2.我们的身份来自哪里?谁有资格评判我们的身份?绝大多数人在绝大多数事情上的观点充满了严重的错误和混乱。公众不愿意将自己的观点交由理性分析进行推敲,而是将自己的观点建立在直觉,感情和习俗之上。我们可以把公众的观点理性的分析,正确的置于自我形象中,错误的一笑了之。但首先理性分析要可靠,要寻求一种近似于数学的客观确定性。这样我们就不再受他人一时的想法和感情左右,导向真正想要的。但这样做的后果,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必须独自生活。
3.心中装着装着对死亡的思考,会开始怀疑以前的各种抱负的合理性,使人获得一种更加真实,更加富有意义的生活方式,这是一个庄严的呼唤,要求我们决定在生活中真正值得最求的东西。当然观看宏伟的大自然和建筑也可起到相同作用。它们的逻辑就是要想克服认为自己微不足道的自卑感,我们除了努力使自己变得更加重要,还有认识到所有的人相对永恒而言都是微不足道的,从而来降低身份的焦虑。
4.透过人们之间表面的差异,去关注那些被公认为是普遍的真理以及建立在这些普遍真理之上的是集体感和亲切感。把我们拉到一起,并在我们之间建立起相互联系的纽带的是我们对自身的脆弱的共识,恐惧和对爱的渴望。
5.艺术是对生活的批判:总有一个声音在谴责现有的社会的种种弊端,总有一种努力在试图纠正我们的谬误,教育我们如何去发现美丽,帮助我们了解痛苦,重新点燃我们对事物的敏感,通过让我们忧伤或大笑,培养我们感同身受的能力或使我们道德观念平衡发展。潜移默化地向我们揭示我们的生活状态,有助于引导我们更正确,更审慎,更理智地理解世界。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13:46:33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50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