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我在白宫当记者《意识形态化的采访札记》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3:46:01
  • 66

头一次在看了十几页后开始后悔买一本书,而且感觉还特别强烈。

书名很唬人,我在白宫当记者。序作者也很唬人,前战地玫瑰。当时想闾丘露薇的眼光应该过去吧,再考虑卓越49免运费,就和潜规则一并放购物车了。

作者系新华社驻外记者,据说现在已经是柏林分社的社长了。随附照片很主旋律,又去日内瓦又去阿富汗的,只看简介的话只怕肠子都要艳慕死了。因为这种人在我们的潜意识里是见多识广,胸中自有乾坤的代表人物,不论是新闻敏感还是时代触觉都有自己独到而深刻的地方。而闾丘在本书的序中,也是毫不掩饰她对作者能常驻某地深入了解当地文化和生活的羡慕。

但在我已看完的80页中,作者似乎更喜欢表露他对美国新闻体制的嘲弄。袁先生对此的情感是纠结的,一方面他不遗余力地抨击美国的新闻是多么的不自由,一方面却大赞白宫提供的新闻服务堪称一流,似乎忽略了自己所举的例证恰恰是在说明对方在这方面是高于、优于我们很多。

更纠结的还在于袁先生对白宫同行的扒粪举动。以其所举的克林顿性丑闻为例,袁先生对白宫记者毫不留情地纠缠桃色事件,这边厢说“只有美国的一些媒体用残酷的语言鞭挞自己的总统,用令人作呕的故事羞辱世界第一超级大国的领袖”,那边厢又说“关键时刻,崇尚自由的美国记者也注意维护国家领导人的形象”。好像不把领导维护到没有***似的,媒体就是杀千刀的。可惜人家注意维护了,却又被说成不崇尚自由了。以致好像在当今,新闻不是为国家服务的。

我尤其反感他在《美国总统的女邻居》里的态度,康塞普赛昂要放在中国,早死在城管手下了,哪容她在***门前为反核武器等抗议数十年?关于上访者被假培训之名软禁的版本在坊间流传的就我就看过N个版本。在满满五页的文字里,除了妇人自己的介绍,作者没有采访任何人,单一的消息来源,原来就是所谓的优秀文本,所以我猜袁先生的意思就是你看,美国人自己都说美国没有正义、没有民主、没有人权。这里我不否认可能存在解读错误,但我比较小人。

一个驻外记者,得天时地利人和,不去努力发现对方优秀的,能为我们所借鉴和提高的地方,却无视意识形态地用两个标准来评判他看到的世界,不知道是不是写惯新华体人民语的职业惯性使然。很多事情不是“他见过,他经过”,他言说的事实就是客观的,所以我也不认同另一序作者苏叔阳所谓令人信服之说法。人的认识是有限的,没有谁可以管窥世界的全貌。任何事件之于不同的人,由于价值观等因素的作用,都会呈现迥异的描述。我们唯有获取更多更多更充分的材料,以求做出较准确的事实判断。

由此我庆幸自己之前对美国媒介有基础的了解,如果我先阅读的是这本书,我可能就不是今天的我了。不过关于带回去给小弟看的念头可要就此打消了,小朋友独立思考的能力较弱,先入为主形成刻板成见就是我的错了。

真希望有外国人写一本《我在中国当记者》的书,让我看看神秘的***跟早就接待游客的白宫有多少共通和迥异之处。

PS:我安慰自己的理由是,本书也算是了解白宫形态的另一扇门,人家毕竟先我们一步,站在第一现场。所以他看他的问题,我做我的判断。以上属一孔之见,难免偏颇。有意向的人在网上先看看这本书再下手,我是觉得买回家实在没什么意思。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