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古诗文名物新证(全二册)《隐囊与熏香》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3:45:12
  • 74

以前看老京剧电影《宋世杰》,周信芳老先生的那个版本,遇杨春那折,宋世杰上场的时候夹着一个大枕头,唆使杨春告状后,下场时,还有个身段,把大枕头抛给杨春。看一些舞台版,改为一个包袱。以前不明白这个东东是什么玩意,觉得人老了就是麻烦,出门还要罗哩罗嗦的带这么些东西。后来看了沈从文、扬之水、孟晖诸位先生的相关名物研究文章,才明白宋世杰老先生抱的应该是一个隐囊,就是供人倚凭的软囊。犹今之靠枕、靠褥之类。结合剧中宋世杰出场时候的念白,是明白这个老头子就是提了个马扎来看热闹了。

四进士的故事背景在宋朝,从家具发展的沿革来看,隐囊已经是末期了,即将被椅子之类的垂足而坐的家具所取代,但是在戏剧中,还保留了这一古老的遗风。虽然今人已经不理解这种东西的用处,(不然不会在现代的演出本中改为包袱)但还是依样描画留存了下来。古典的戏曲总是保存着旧时的美好,例如古典的礼义廉耻四维八德的道德,也比如这个小小的隐囊。

与此相反还有一个今人误解古人的小道具的应用。

看过两次计镇华的《邯郸梦》,倒数第二场,已经变成哈利波特魔法院长邓布利多的卢生,大红灯笼高高挂、采战过度,余日无多,要焚香净手写一道钟王法帖的遗奏,为他孽生的儿子讨一个出身。在表现焚香净手的时候,丫鬟捧过一个常见的供炉,高耸插着三炷香,计帅颤巍巍在上面熏了手。

在我们现代生活中,一般人说起焚香,好像只有这种供炉高插线香的形式。其实,这种香炉式样,更多的是祭祀用,而线香,也是明代以后才逐步广泛普及起来的。

那时候的人在鼓琴或写重要文件,表示珍重的时候,焚香净手所用的香炉和香的形式更多是用香丸、香片等颗粒状的材料放在盒装香炉里用微火焙烧,散发出的香烟来熏濡,借之余香盈手,或随妙音播散,或集于纸上芳馥。

《邯郸梦》的故事在唐代,那时候线香还没出来呢。

这点小知识也是得之于孟晖先生的《画堂香事》《花间十二声》,扬之水先生的《古今名物鉴证》等书。

当然我不是苛求戏剧物美工作者一定要“无事无来历”的考证,这也未免有点过于刻舟求剑、胶柱鼓瑟,但以后的演出中那三根线香就可以免了吧。演员表演的时候,还要担心不让髯口、服装挂到,也免得让观众担心那小小的香头烫了心目中大熊猫。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