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小团圆《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3:44:18
  • 81

赶时髦,看了沸沸扬扬的《小团圆》。

尽管“张迷”遍天下、“张学”俨然显学,但个人其实却一直都没怎么好好读过佳人妙作。

当然也不是全然没读过。印象中,第一次碰见张爱玲作品,好像是在刚上大学那会儿的课堂上,厚厚一大本《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里收录的《金锁记》。留下的印象是,好似《石头记》那,名字就像,故事里的人说话的腔调更像,“小心揭你的皮”那种。固然很不赖,但那会儿个人更着迷的是,“许多年之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上校将会回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这种调调,所以毕竟没把张爱玲瞧在眼里。

然后就是几个人合谋在校园文学期刊《凝眸》上以“霸王别姬”为题材同题作文时,到图书馆搜集资料,竟然就搜到了张爱玲的同题之作,如此写道,“她仅仅是他高亢的英雄的呼啸的一个微弱的回声,渐渐轻下去,轻下去,终于死寂了。”很是叹服。但也仅此而已,并未因此就多么喜欢上其人文字。购得《张爱玲文集》一套,到底因实在装帧得粗陋不堪而几未翻阅。

再然后,不知道为什么,张爱玲似乎突然间就格外走红了,被贴上了“小资必读”标签,众口一词誉其人其文“世事洞明”、“刻薄到骨子里”。愈加不想看,下意识地忌惮太聪敏的女子。碰巧其时,一在媒体谋生的朋友策划一“反张爱玲”专题,纯粹出于炒作的说,在其授意要“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蛊惑下,信手就写了篇题为“那娘们儿过时了”的文字。忘记到底写了些什么了,料必是些很不负责任的轻妄之语吧,如今想来不免汗颜。

多年之后,《小团圆》惊涛拍案卷起千堆雪,书里书外的锣鼓喧天。个人对书外一叠叠“被背叛的遗嘱”质疑、磕磕绊绊的辩解声尤感好笑。早都礼崩乐坏至何种程度了,“卫”的哪门子“道”那,又干卿等屁事那,遂铁了心此番定要好好读上一读。

未料到,所谓“祖师奶奶”的所谓“浓缩毕生心血的巅峰之作”,哪里谈得上是什么小说啊,整个一“嘈嘈切切错杂弹”。从第一页起即琐碎、芜杂得几令人晕头转向,各路人马走马灯般转悠,情节却又散漫得惊人,常常是,你这边还没有回过神来,她那边已经絮叨到千里之外无声黑白去了。后半部始显得像那么回事,却又到底未免有急迫、失控之嫌。

或曰,《小团圆》是只适合真正意义上的“张迷”或者“考据迷”看的,他们可以从中发现如许惊喜、一一对号入座的乐趣,譬如这个配角是那个主角,譬如那个主角原来还有如此一段,诸如此类。果如此言的话,敢情只能怪自己表错了情、功力委实不够。跟女儿她干妈聊起,她叱道,拿来我看!“祖师奶奶”的特长本就在于琐碎嘛!额,好吧,反正这个“特长”,个人恕难领教。

所幸也并非全无可领教之处,至少“大珠小珠落玉盘”式的惊喜不断。“雨声潺潺,像住在溪边。宁愿天天下雨,以为你是因为下雨不来”、“那痛苦像火车一样轰隆轰隆一天到晚开着,日夜之间没有一点空隙。一醒过来,它就在枕边,是支手表,走了一夜”、“狭长的一溜洋台,铁阑干外一望无际,是上海的远景,云淡风轻,空旷的天脚下,地平线很高”……佳句迭出,举重若轻举轻若重,游刃有余如泣似歌,显见得千年文脉犹在。

今时今日,尚有几人能够为文如此?方块字倒固然还是方块字,但骨子里其实早被侵污得面目全非、神韵全无,玩不出多大的花来了。香港的林夕粤语歌词,偶或还能见一二曾经风采,大陆的陈丹青在《多余的素材》里,似乎也有几分,可惜那还是他在纽约时写就的,归国后也就只能玩“退步”玩“荒废”啦。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