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将心注入《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同志仍需努力》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3:43:40
  • 73

09年3月读的,不错的一本书,蛮精彩的,本书系统地概述了星巴克和霍华德.舒尔茨一路走来所经历的风风雨雨,从中总结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也吸取并分析了失败的教训,是一个很全面的企业逐渐成长的案例分析,并且翻译得不错,阅读也蛮顺畅!同时本书(或霍华德.舒尔茨本人)优缺点很明晰,读完以后印象深刻!

优点(只写令自己印象深刻的,不全面):

1、本书很真实,霍华德.舒尔茨的叙述让人感觉蛮实在的,企业从小到大所经历的种种困难以及舒尔茨本人在身陷困境时的痛苦和低落的情绪都进行了细致描写,阅读起来感觉很真实。不像很多企业高管动辄“貌似很好很强大啊”地推销自己...作为投资者,我一见当年日本鬼子那种“刀枪不入”型的高管,真是惟恐避之不及,想想咱裤裆里那物件还只能时软时硬呢.....

2、企业的几个举措

一、笔者推崇星巴克的直营店模式(不讨论加盟连锁和直营模式的优劣)。加盟连锁从根本上说是个取巧的模式,既缺资金又想扩张,说到底也还是个虚荣心问题,其实做企业和做人一个样,踏踏实实,有多大能耐做多大事。当然如果你能保证质量,并且做到标准化那也就罢了,但多数加盟类企业看上去就像站成一排的穿着校服的女生,乍看上去差不多,仔细一看,N多小样都是穿了个马甲还都要被认出来的那种!踏实、实在也是一种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类似的像沃尔玛这样的企业,继第一家店之后也是熬了N年才开出第二家,人家现在是世界第一大零售连锁企业。

二、豆股票和全员医疗计划。笔者在这点上不得不佩服星巴克,在任何一个连锁消费型企业中要做到连最底层的员工都能够享受到股权激励是相当相当不容易的,星巴克的“豆股票”计划完成了这一课题,真正地让员工成为企业的合伙人,使之更有凝聚力和归属感。还有不得不提的就是星巴克的全员医疗保险居然覆盖到了兼职员工,(调侃一句,这是怎样的一种博爱啊!)其实招收兼职员工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能够节省成本,但星巴克却相当于将这部分成本又回馈于员工,当然可以接受的一个解释是,兼职员工多是在校大学生之类的年轻人,实际上的医疗保险支出不会很大,同时还换取了关心员工这么一作为最佳雇主的好口碑(唉,算我小人之心吧),但无论如何,星巴克对人的关注,对员工这类合伙人的关心和善待确实不单是一句口号,而是真正落到了实处!难能可贵!

三、投资走在成长曲线前面。写这一点是因为曾经有过类似经验,笔者当时认识到这点却无法做到。所以我很肯定地说舒尔茨能够做到这点很重要的是受惠于资本的支持,他手上有钱!当然还有就是行业差别,毛利低的行业承受不了这个成本。书中提到聘用的管理人员要能够适用于2年后的企业,这个思路是笔者很赞赏的,无论如何有这个远见又有实力把事情做成,终究是不易的!

3、舒尔茨的几个品质。

一、舒尔茨是个有胸怀的人。之所以把这点拿出来说是因为笔者以为胸怀是决定事业最终能做到多大的关键瓶颈(貌似是马云说的)。例如舒尔茨采用股权模式融资而不惜稀释自己的股权;聘用比自己更有能力的人,并且虚心听取意见,鼓励直言不讳。

二、舒尔茨的执行力、主动性以及低得下头弯得下腰的品质。这点他卑微的出身显然起到了正面作用,起点比较低的人往往吃过苦、受过累、感受过世态炎凉,因而比较务实、虚心,这些品质都是苦难生活给予的恩赐。例如当他遇到困难时坚持不懈地争取,面对自己不愿意做的事能够克服畏难情绪主动出击,例如为“天天”拉投资时的不断碰壁,舒尔茨也曾自述“那真是一段非常低贱的日子(P49)”以及让股东为正在亏钱的星巴克增资扩股(P98)。

4、摘抄一段舒尔茨对妻子的描写“雪莉能理解公司发展给我带来的压力,在我精神状态很糟糕的那段时间里,她依然尽力维持家庭的平和...如果没有雪莉这样心理坚强,给人安全感的妻子...(P139)”

质疑(只写令自己印象深刻的,不全面):

1、舒尔茨在书中自诩“卑微的出身可养成进取心和同情心(P3)”。笔者认为其实卑微的出身更多养成的是虚荣心!虚荣心和进取心或者说上进心的共同之处在于动力,向上的动力,而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一个基础,即自信!当你自信尚未建立的时候你不可能有进取心,例如文中多次强调舒尔茨不愿向人提起自己出身于布鲁克林贫民区,他认为这是一种耻辱,这分明是不自信,虽说自卑也是一种前进的源动力!还有一处则在第一章末尾处写到他已经小有成就,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开始享受人生,但凡真正有进取心的人往往目标导向,并不很在意生活品质之类,况且你一贫民区成长起来的孩子该有节俭的习惯,习惯是不容易改变的,你又何故如此?!这不是虚荣是什么?

当然我只是想说卑微的出身最直接的产物是自卑和虚荣,舒尔茨一开始也只是虚荣而非上进,事实上进取心伴随着事业的成功以及自信的建立是会逐步取代虚荣心的(我不否认上进和性格有关,甚至是主要原因),因为随着事业的成功,人的眼界逐渐开阔,层次不断提高......只是一开始,舒尔茨,你装13了!

2、舒尔茨将价值观贯穿全书,但令人遗憾的是,浅薄的笔者不但完全没有看出星巴克或是舒尔茨对企业价值观的坚持,反而感觉星巴克的价值观正在逐渐沦陷,无论尺度,一退再退,一让再让,请问何时才忍无可忍?敢问底线到底在何方?星巴克在他的使命宣言(P95)中写到保持最高质量标准,请问云南的咖啡豆是最高质量标准?蒙牛的奶是最高质量标准?比原来更稀释的咖啡是最高质量标准?而且星巴克把多元化写进使命宣言真是令人不耻,啥是多元化?多元化的大白话解释就是满足所有不同层次的目标客户的所有需求!从最早的只卖质量上乘的烘焙咖啡豆到现如今居然开始经营速溶咖啡,这难道只是单纯的产品线增加?只是多元化?难怪恩格斯说社会的每一次进步都是以道德的沦陷作为代价的,要我说,星巴克市场份额的每一次增加都是以价值观的沦陷作为代价的!

3、感觉舒尔茨现在是在被星巴克这部大车碾着走的,而不是他拉着星巴克前进的。笔者认为被“天天”收购前的那个“星巴克”是比较靠谱的。他的几个合伙人有着清晰的愿景,知道心目中的星巴克是什么样子,然后制定战略,制定计划,再去执行它。它就只卖质量上乘的烘焙咖啡豆,老老实实盯住自己的目标市场,做自己的事情。之后舒尔茨的星巴克不是那么回事,感觉就是怎么能做大怎么来,这点是很明显的,他的每一次让步都是向扩大市场在迈进,所以他没有很清晰的目标和战略,感觉是走一步看一步,类似于港产电视剧,拍完一集再写下一集剧本;同时舒尔茨在与各种新鲜想法的探讨中不断让步,不断包容....很有一种通过不断让步和妥协以换取董事长位置的官僚作风,事实上我不认为舒尔茨还适合现在这个星巴克,其实他对星巴克的掌控力已经很弱了,根据彼得原理我认为舒尔茨早已经到顶了,我认为舒尔茨没有勇敢地面对这个现实!

4、文中有两处矛盾:一是P138和P140关于价值观的表述,二是P230和P232关于是否要对员工坦诚企业状况的描述。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