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被偷换的孩子《重生》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3:42:40
  • 78

我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来读大江健三郎的《被偷换的孩子》,倒不是因为书有多厚,而是因为这实在是一本让人看了极其抑郁、内容也很枯燥无味的书。几乎每次我开始翻书不到二十页,就歪在自修室的椅子上睡过去了。但是这次是下了狠心要把书读完——只读好读的书,只看轻松的电影,鉴赏能力永远不可能得到提高。

《被偷换的孩子》大意是说,电影导演吾良自杀之后,他的妹夫、好友长江古义人(以大江本人为原型)通过“百日”的修养、思考,回忆两个人的故事,而他的妻子、吾良的妹妹千樫,则在这段时间内确定了自己一直以来的想法:从前那个英俊、善良的吾良,在十七岁那件事以后,就已经被哥布林(欧洲民间传说中用冰雕的丑陋小孩偷换人类美丽小孩的妖精)们偷换了。小说的最后,千樫和怀孕的浦小姐有一个计划:将浦小姐的孩子当成另一个吾良来抚养,保护他的纯真、美好不被哥布林偷走。

书中古义人回忆起小时候生病发高烧担心自己会死去的时候,母亲对他说,如果你死了,我就再生一个和你一模一样的孩子,把你经历的所有事情都告诉他,这样他就是你了。古义人病好以后常常在想,这是原来的自己,还是妈妈再生下的自己?这样的想法,有点类似于庄周梦蝶了。

然而终究每个人都是只能活一次的,没有可能让你的生命在另一个新生的生命上延续,就算是血脉相连的父母与孩子,就算是再相似的人,也毕竟是独立不同的个体。千樫和浦小姐能做到的只是尽力守护孩子身上美好的品质不被哥布林们偷走,却不可能把他培养成另一个吾良。不可能,对那个孩子也不公平。

哥布林的真面目到底是什么?年龄?认知?外力?然而无论是什么,他们都是无处不在的。孩子不可能永远是孩子,除非是像古义人智障的儿子阿亮那样。因为不懂,所以单纯,因为被父母保护着,所以不会受伤。但我们大多数人却和吾良一样,无法给自己套上隐形衣,避开哥布林的耳目。你原来是一块棱角分明的钻石,却逐渐被冲刷成了黯淡的玻璃球;你原来是一张雪白的宣纸,却逐渐被染上点点墨迹。玻璃球无法再被切割成钻石,因为本质已经发生了变化;墨迹也无法从宣纸上去除,除非咬牙撕下,却和从骨骼上剥离皮肉般惨烈。

性善性恶又有如何的差异,该被偷走的还是会被偷走。宿命论的腔调自管悲伤地在人性的天空下颤颤,但谁也无法阻止我们相信:我们有能力让那个球不那么圆,也有能力尽量避免墨迹的沾染。吾良是努力过的,千樫看到他最后一部电影时为他找回了自己欣慰,却不曾料想不久以后他就自杀了。绝望之中的希望,既然已经看见了一束光,就应该牢牢抓住不放,为何却对自己说,我抓不住,然后甘愿堕入深渊?

力量是“相信”给予的,背弃了信念,也就是背弃了连微笑都散发着馨香的自己,闭上眼睛随着哥布林去了。

“忘却死去的人吧,连同活着的人一同忘却,只把你们的心扉,对尚未出生的孩子敞开。”

忘却已经被磨去的棱角吧,忘却已经被染上的墨迹吧,用相信的力量,抵御哥布林贪婪的攻城掠地。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