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谋杀的解析复出的弗洛伊德——《谋杀的解析》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3:40:32
  • 78

在你的精神领域中有弗洛伊德的影子么?

你否认?

我不相信,你从未试图分析过自我、梦境与潜意识。

事实上,弗洛伊德的出现打扰了整个世界的睡眠。

尽管弗洛伊德生前备受误解,纳粹将他的书作为犹太垃圾四处焚烧,然而这些并未泯灭其学说。弗洛伊德的影响不仅仅根植于心理学,也波及到了现代西方文学、哲学和艺术,从象征主义诗人里尔克到哲学大师福柯,从超现实主义艺术到恐怖心理影片,半个多世纪,人们都在以各种方式向他致意。

2006年5月6日,是弗洛伊德诞辰150周年,这次令弗洛伊德复出的是一本畅销书——《谋杀的解析》。

这是耶鲁大学法学院教授、美国宪法学权威贾德.鲁本菲尔德的一本关于谋杀的小说,背景为一个世纪前——即1909年的秋天,弗洛伊德在荣格的陪同下,首次也是仅有一次踏上美国的土地。

我从未想象过弗洛伊德和荣格同时出现在一本小说里,活生生地分析、质疑和争吵而不是说教。哈哈,说真的,这十分有趣;))

此书深烙作者印记。

鲁本菲尔德在普林斯頓大学主修哲学时,毕业论文即是研究弗洛伊德,而他的父亲是心理医师。书中受害少女的情节出自弗洛伊德的临床案例《少女朵拉的故事》,而书名显然来自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大段的心理分析和推理也很精彩。

鲁本菲尔德还曾经是朱利亚德学院的演员,精通莎士比亚戏剧。于是他重新诠释了莎士比亚的“To be or not to be”,人们一贯认为的“活着还是死去”,弗洛伊德的解读是俄狄浦斯情结——哈姆雷特有弑父娶母的潜意识,而鲁本菲尔德的解读是“真诚还是伪装”—— 真诚的活着还是装疯复仇,这的确比较容易接受,可哈姆雷特是否真的为了真诚和伪装的问题大费周章,这个谜底只有莎士比亚本人知道。鲁本菲尔德还颠覆了俄狄浦斯情结,它们不再属于孩子而属于父母,是父母嫉妒孩子有杀死后代的欲望。

鲁本菲尔德是个野心勃勃的家伙,书中除了谋杀谜团出于杜撰,其余故事几乎均为史实,真实再现了上个世纪纽约的社会图景,这大概是出于法学教授的职业习惯。喜欢故事里曼哈顿大桥沉箱的桥段,情节构思奇巧,节奏紧张的令你深陷其中,关于沉箱构造和运行的描述也非常专业,直让人怀疑鲁本菲尔德是否还学过道桥。

故事延续了美式侦探小说的模式,主力探员吊儿郎当、幽默尽显,弗洛伊德是隐在背后的推理大师——通过心理分析一步步揭示答案。若纯粹以侦探小说论,鲁本菲尔德的布局水平普通,许多情节的设置不尽合理,比如邦威将娜拉的箱子沉入河底,可显而易见焚毁才是稳妥的决定,鲁本菲尔德只是为了设定沉箱的环境;推理和悬疑方面也有差距,最后揭晓的娜拉房间的密道,有些草率;故事的结局在期待之下,我想象的结论是复杂的社会与政治层面的利用,而不是分为两条不相交的线索——简单的个体谋杀和学术阴谋;鲁本菲尔德想要表达的东西太多,也许得意于自己的见解,笔墨流于刻意,若对心理分析不感兴趣,缓慢而琐碎的故事开头或者会有人看不下去。

书中塑造的人物个性鲜明,弗洛伊德谦逊智慧,布里尔不拘小节,但是显然鲁本菲尔德讨厌荣格和琼斯。荣格显得狭隘阴郁,甚至被设定为凶杀案的疑犯之一,琼斯则是不折不扣的低俗小人,我不知道这些描述是否客观。

书中荣格宣称歌德是其祖父,以雅利安血统为荣,贬低其他种族,我亦不信。荣格对异地的文化和风俗非常感兴趣,走遍了非洲和印度,接触阿拉伯人和印第安人,研究佛教和易经,热衷玄妙主义和神秘主义,他说“古代人是极富智慧的人民,心理学可以向古代文明,尤其是印度和中国学到很多东西”,他探索的是集体无意识,种族灭绝不过是专制者的滥用。

其实我喜欢荣格。他对弗洛伊德的“背叛”不过是批判和发展,荣格从来都不是一个盲目的追随者,就像弗洛伊德所说“每一种神经疾病对它的患者来说都是宗教,而宗教是全人类的神经疾病”——弗洛伊德不是荣格的宗教而已。

这是一本非文艺的小说,但是给了你感兴趣的一切——弗洛伊德、莎士比亚和侦探推理,当然,还有惊悚、***和阴谋,非常适宜改编为剧本,那么让我们耐心等待弗洛伊德于银幕复出的时刻。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