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海边的卡夫卡《村上的意淫》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3:39:47
  • 68

读这本卡夫卡,最初是随便翻翻,读得好慢,后来竟是越读越快,越读越快。我承认,这里面有着村上给我带来的巨大吸引——流水般幽静深邃的笔触和充满异国情调的美丽背景——然而,读得越来越快的原因,更多的是,想要证明,最终的村上是否会让他所有的逻辑完满严密?也许,对一个阅读者来说,这是低级的要求,也许,我真的还只是一个低级的阅读者,但是,在急急地追赶文字的时候,我的心还是不出所料地一点点down下去,一点点走向意料之中的失望和无奈。果真,仍是没有,完满的逻辑。

海边的卡夫卡,恕我直言,更多的是故事而非情感,是臆想而非哲理,虽然作者用看似精巧的结构和所谓的诗意语言拉开那么宏大的叙事规模,并且在叙述里面参杂了那么多的隐喻和魔幻,不过形式的强势永远只会使内容更加的虚弱和疲软——我无法和其中任何一个人物发生任何共鸣,无论是性别模糊的大岛,一世沉湎于记忆的佐伯,抑或是主人公,那最不像15岁少年的15岁少年田村卡夫卡君——他们是太过小说的人物了,小说到让现实中的我只能隔岸观火不痛不痒。

隐喻。

所以很多此书的忠实粉丝,那些文艺青年们提到了隐喻。好像我这种在阅读中只满足于寻求逻辑的习惯是那么的低级。

的确,村上也一直在提的是隐喻,并且身体力行地让他的主人公们也同样地把隐喻挂在嘴边,那幅画,那张唱片,那片森林,甚至卡夫卡君的名字,一切的一切都是隐喻。可以,况且,村上又把好多的隐喻披上魔幻的绚丽外衣,带着宿命般的悬念,可读性还是极强的。问题在于,当一切的人物,情节,感情,甚至书本身都成为隐喻的时候,作者要隐喻的对象是什么呢,在哪里呢?

我认为没有在书里。这算不算是村上对读者的一个戏弄?不过文艺青年们说,隐喻是见仁见智的,在读者心里。窃以为,村上的这本《海边的卡夫卡》远没有达到这样的高度。隐喻不在读者心里,在村上他自己的心里,这种情感不是共通,而是如同贾平凹饱受诟病的《废都》,都是作者自己世界中的意淫。这样的情况发生在何种场合?发生在作家自以为自己的作品所有人都会不经思考地说好的情况下。

所以,在看到一半的时候,我放弃了从中看出任何哲理的努力,更加轻松地享受村上那绚丽的魔幻的意象——这一点村上是绝对做得到的。这时,我的要求在降低,毕竟是精巧的结构,流畅的叙述,妖艳的象征性情节,只要当做故事去看,也必定是一个绝对出色不俗的故事,然而,故事要有逻辑,最后一页看罢,心中怅然若失嘴角一丝苦笑,果不其然,没有完满的逻辑。所有村上自己设置的开口都没有封上,回望之前让人期待的线索,那般戛然而止,孤立到没有意义,变得可笑,连同作者展开的炫幻的世界一同,所有的虚假繁荣都是一种故弄玄虚。

当情感没有很透彻,当人物没有很真实,对故事的唯一要求只是逻辑的完满与所有悬念的落实,这一点都没有做到,卡夫卡只存在于村上意淫的世界中。

(期盼此书粉丝们和平探讨,不要pia我,求同存异,谢谢。)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