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只有认识到爱好权力是社会事务中重要活动的起因,才能正确地解释历史”,在骆玉明《权力玩家》中,开篇就引用了罗素的这句话。在他看来,权力斗争正是解读中国历史和人性的钥匙。
3月23日,《晨报周刊》对话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骆玉明
(主)中国权力斗争中女人、老实人和奴隶
文
袁复生
骆玉明的主业是研究中国文学史,他谈老庄,谈《世说新语》,都备受推崇。但这本书,并没有被他列入著作表中。因为是写着好玩,也是希望读者看着玩的书。
()历史资料往往对那些政治斗争中的女性不利,把她们写得很坏
晨报周刊:我发现其中至少有3章,是写到权力斗争中的女人,这是出于一个什么考虑?
骆玉明:女性在我们泛泛的印象中,都是比较温情的,比较母性的。但是在权力斗争之中,她会变得完全不是那个样子,不仅会变得像男性一样的冷酷无情。因为我们之前那些温情的印象,所以她们的冷酷无情给我们的刺激就会更加强烈。我在写作的时候就发现,权力斗争对于人性的扭曲,在女性身上会变得更强烈。
晨报周刊:你写的三个女性,除了华阳夫人和武则天,大众可能对西晋的晋惠帝老婆“贾后”这个人物比较陌生,你怎么会选择她专门写了一章?好像你把她写得特别反面,很毒辣,很风流,玩弄男性。
骆玉明:因为历史都是男人写的,所以历史资料本身是不是也对她特别的不利。我这个东西写得比较早,虽然阐释的路径有自己的想法,但主要还是依据历史资料来写的。可能她本身被历史丑化了,然后到了我这里又被强化了这个东西。我觉得她的风流韵事,其实并不足道,关键是她一心想立贾家的后代为帝,这就触犯了当时的“体制”,所以最后失败了,也被历史写得那么坏。
()在一个专制社会,我们看到一个“老实人”,还是警惕点好
晨报周刊:你写到了武则天和唐高宗李治的事情,李治还是懦弱无能。但今年人大的孟宪实先生写了本《唐高宗真相》,他认为李治骨子里是极有主见的,文治武功的“政绩”是很好的。
骆玉明:可能我这里面也有不是很周全的地方。但我原来接触到的史料来看,李治时代他的能力好像不是很强。我的感觉呢,非常强大的帝王,比如李世民和康熙这些,他们的子孙,往往会弱一些,有点大树下面难长草的感觉。唐太宗原来被废掉的太子李承乾,他的性格与李世民有相似的地方,但因为李治的性格比较软弱,所以他后来就被立为太子。
晨报周刊:就是说李治和雍正这两个人,他们从皇子到皇帝的过程中,表现得特别老实。好像“老实”这种性格,在权力斗争中是一种有利的性格?
骆玉明:对。这让人想起《老子》里“以柔克刚”、“以退为进”。它有两种可能性:一是软弱和行动能力不强是一种手段;也有可能正是他有这些弱点,别人觉得他是容易***纵的对象,所以把他放到了一个有利的位置。我可能把李治写成了一个被动的。雍正的安静呢,则是一个有计划的,有选择的,安静也是一种行动。
晨报周刊: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大部分的“老实”可能不仅仅是个人的天性,而是在专制时代一种文化性格,你不得不“老实”?但在一个竞选的社会,老实好像就没什么用。
骆玉明:对。但这在政治斗争中很常见,特别是在矛盾很激烈的情况下,老实的人容易被忽视或者不容易被别人看成是敌人。实际上这是一种政治经验,在专制社会里面显得强烈一点,在专制社会,这种性格成功的机率可能大一点。所以,很多人把老实作为一种姿态,或者作为生活中的一种定位,处在一种被动的状态,实际上他有主动的选择和发动的能力,我觉得看一个人是否真的老实,那就要看在一定的时期当中,看他的发动能力怎么样。
晨报周刊:这些“装老实”的人,一旦掌权之后,会显得更加残暴。这个过程好像是很普遍的。
骆玉明:对,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题目。我写的王莽可能也有人不赞同,但我写的这个王莽呢,开始的阶段特别的温厚,特别的谦卑,特别的老实,但到一定的时候,他发动的时候,就非常强烈,非常暴戾。
晨报周刊:那么换句话来说,在一个专制社会,我们看到一个“老实人”,是不是要特别地警惕他呢?
骆玉明:大概有经验的政治家会去判断,看这种老实究竟是能力不足,还是能力很强的表现,因为老实的人可能比别人能力更强。但如果“假的老实人”,真的能力很强的话,估计连判断都很难。总体上说,很多被动是主动的手段,还是要警惕点好。
()人格上有屈辱感的奴隶或奴才,掌权后施暴的机率会大很多
晨报周刊:你还特地写到了奴隶或奴才的心态,比如赵高,最后是“贱奴痛饮贵人血”,他们的心态是什么样的?
骆玉明:他们是人格上有屈辱感的人。长期在人格屈辱当中生活的人,一旦获得权力后,再用权力施暴的会非常非常多。实际上以前也有人说过,政权的得来,像唐太宗那样原来就是贵族集团,本来生活就比较优越,他对敌人就会比较宽谅,但像朱元璋,他不是奴隶,但是非常屈辱的生活中生长出来的,他性格中扭曲成份比较多,所以他对周围的环境有更多的警戒和敌视。不是从政治意义上来说,从人格角度上来说,他们的残暴程度会很强烈。
晨报周刊:那历史上的“好太监”似乎还是很少,从记载的历史来看?
骆玉明:应该还是有不少,但按照过去的评价,比较忠正的人还是有,但这部分的人被注意的不多,大家不注意这个群体。大家谈起郑和,是因为下西洋这个事件,他的意义也就是在这个事件上,而不是对他的人格评价上。
晨报周刊:你刚才提到朱元璋,他杀功臣非常多。但你在书中提到了赵匡胤,我们通常说他“杯酒释兵权”是虚伪,但实际上还是很人道的。
骆玉明:这可能与他们的出身和教养是不是也有点关系?应该是。另外,从稳定局面来看,赵这样做也许会更有利一些。
晨报周刊:长期以来,我们主流的史家会觉得宋朝是一个很窝囊的朝代,但有人说实际上宋朝的老百姓的幸福指数还是很高的,但对宋朝的评价中,这点没被考虑进去。
骆玉明:宋朝的政策比较温和一点,所以宋朝的文明性强一点,陈寅恪先生对宋朝的政治评价比较高,这个朝代感觉整个文明程度比较高。对宋朝评价不高,主要因为一种民族主义的情绪,就是说国家强大、版图扩张是一个很重要的评价指标,并不把社会发展和民生的改善作为一个指标,就造成了这种认识。这种认识不一定正确合理。另外,还涉及到对岳飞和秦桧的评价问题,这里面也有一种偏见在里面。实际上也不是从现在开始说起的,朱熹就有这样的意见,他对秦桧和岳飞的评价就跟现在主流的评价不一样。他认为岳飞这个人是有才的,但他是一个比较张横的人,上面支配不动的人,朱熹也谈到岳飞的军队,岳飞的军队军纪不好。我们不要纠缠这个具体问题,但有很多历史学家包括胡适、吕思勉和萧功秦先生都强调,南宋的和局对于经济发展、文化发展和老百姓的生活,实际上起了很好的作用的。战争对于老百姓来说毕竟是一个太过残酷的事情,尤其是那些没有把握没有希望的战争,能够和平的话为什么不和平呢,你硬是要打的话,除了把事情做坏,没有其它好的结果。
图说
《权力玩家——中国历史上的大阴谋》
骆玉明 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9年3月 定价:22.00元
骆玉明,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辞海》编委,中国古典文学分科主编,著有《骆玉明老庄随谈》、《世说新语精读》等,主编有《中国文学史》。 资料图片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13:39:01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49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