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篇和短篇可以展现作者敏捷的身手,长篇则更考究写作者的内功。苏童和余华在这点上极为相似。两位在中短篇上都表现了智慧的一面,余华乐于制造血淋淋的矛盾冲突,苏童擅长记录咸鱼味十足的世俗面貌。二人都沉迷于这两套招式的不断变化中,而长篇都是在他们六七十年代的生活背景上发展来的,童年和青少年的经历成了两个人唯一的灵感源泉,其他都被挡在视线之外。就算《活着》,《武则天》等有着不同的时代和人物,但里面的人物内心习惯,与其他作品的人物保持了以往的一致性,不同的是余华倾向于明媚,苏童更加的阴霾。那段青少年时期可能就是构成两人有别于他人的内心世界的唯一养料。可以说这两位世界知名的作家长篇小说里的生活再也没有了发展。苏童的又一篇力作《河岸》也是如此。
其中的所有题材都似曾相识。阅读过程中的所有期待都没有发生。是一个技术大于内容的成熟之作。苏童成功的驾驭了各种关系,每个波澜到最后都得到了平抚,娴熟的虚构技巧使语言能够达到一切似乎又一切照旧。好像只能说生活就是应付了一切麻烦之后的继续延伸。一段没有出路的人生之旅,就像船队始终往来的向阳河畔。带来的不是绝望,没有反抗,只是缄默的承受,甚至永远的告别。支撑整个阅读的要说是小说本身,不如说是苏童那习惯了的郁郁的气息。可能这次的结构比以往的长篇更加的大气,但换来的也有营养稀薄的小细节。
苏童在采访中说希望主人公能被读者记住,不过这只是作者的一厢情愿,谁会记住一个在人生的道路里没有留下轨迹的一个旁观者呢?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13:35:23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49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