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读黄仁宇该从这本书开始读。不读他的自传,又从何了解他的大历史观从何而来呢?
第一,曲折的生命,汇聚的群星。
他的人生历程无疑是曲折的,辍学从军,在枪林弹雨中行走过,做过外交官,做过将军副官,见识过最惨淡的炮火和最优雅的人群。退役后都三十几岁了,选择赴美留学,一切都从头来过。我们如此推崇的《万历十五年》,是在饱经折磨的情况下出版的;今日的名扬天下,当年却是那样的扣门无人应。
伟大的人总是互相认识的。历史有一股神奇的力量,把日后的名人聚在某一个点上,黄仁宇看似出身普通,我却每每在他书里看到廖沫沙、田汉、冰心、费正清的名字,他生平所遇之人之事,造就了他的大历史观。因为他的周围,聚集了一群历史的制造者。
第二,黯淡的学术之路。
出版社告知我,因为我的书观点过于新颖,我又没有足够的权威,所以我不能出版这本书。但是,如果他们不让我出版有影响力的著作,我又从何获得权威呢?
这是黄仁宇的疑问,问得我的心里很痛。我们每每痛斥国内的学术腐败,以为美国就是学术自由的象征,殊不知,他们也讲权威,出版著作要先征求相关领域的专家观点才可以。如果一本著作是惊世骇俗的,是走在时代前列的,是撼动过往专家地位的,试问专家们又怎么会容许它的出版!
在我的脑海里,我一直以为黄仁宇是那种优雅的躲在故纸堆里的学者,在享誉世界的顶尖大学里任教。谁知,
第三,字字看来都是血。
他三十岁才到美国,英语是那样的半生不熟。今日他的著作全是从英文写就的,包括那本著名的《万历十五年》,人到了三十多岁时学习能力已经大不如前了,他是怎么样做到用语言来生存的?中间有多少痛苦啊!
他在二流三流的社区大学任教,选他课的学生只有六到十个,到课的只有一半。在他六十几岁的时候,学校把他炒了。
他的博士论文遭到了众多专家的质疑,他们企图把它肢解重组,没有出版社愿意出版。
他受哈佛资助写就的《万历十五年》由于与传统学术写作方式不同,遭到了冷藏,辗转了英国和美国多个出版商和学者。
他失业后一家靠领失业救济生活。
读来我真的很想哭,这是一个没有受过传统精英教育的学者,这是一个温文尔雅的人,这是一个爱儿子的父亲,这是一个敢于打破传统的专家,他的生命里,竟然不是铺满了鲜花和掌声,而是无尽的炮火、尘埃、漂泊、冷藏、贫穷和失落。
这是一个伟大的学者,如果看《万历十五年》还不能让你确认的话,他的自传,《黄河青山》,就能向你证明一个男人的坚持和一个学者的伟大。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13:33:59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49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