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小团圆《着袍之人》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3:33:32
  • 58

一直不大敢写张爱玲的书评,怕写不好白糟蹋这文字。周末看完了《小团圆》,只稍稍发点感慨。

前半部分有她散文的味道,不加赘述的淡淡的叙述,虽然说的是亲人,却有种旁观者的感觉,仿佛二婶三姑以及大家庭里各色人物都与九莉保持着一定距离,他们的生活她也不大参与,就这么以孩子的视角一点点铺展开来。又像是多年后慢慢地回忆,却没有过分的爱憎。我承认,第二章里一堆的人一直没理清过,具体发生了哪些事也搞不明白,也有人批评这段写得过于散乱,可再想想,这也不恰恰落出了个朦朦胧胧的童年么。漫不经心的叙述中,也便是钱、情、欲等等对于一个大家庭孩子的熏陶,也是九莉或是张爱玲性格的最初塑造地。

也许我们更感兴趣的是九莉与邵之雍的感情吧。毕竟小说与自传有一定区别,所以,不能武断地说九莉就是张爱玲,邵之雍就是胡兰成。摸索着,也许能找到一定的共性,而究竟哪些部分是属于九莉的,哪些部分是属于张爱玲的,就只好猜测了。不知为何,无论是写热恋还是心冷,总觉得邵之雍的形象很单薄也有些隔。九莉依偎于他怀中时,他“笑”,九莉不管说了什么,也总是“他笑道”。一个个很少加修饰语的“笑”,不仅没把距离拉近,反而是一笑一隔,渐行渐远。也许是多年后张爱玲不知用怎样的词来形容那段感情,也许只是我先入为主的臆断而已。

九莉一直以为“他们不一样”,陷于爱情中的人都自以为他们“不一样”,而其实,又有什么不一样呢,同样拥抱,同样亲吻,同样***,连心跳都怕是同一个频率。而她终于也看到了这“不一样”最后的悲凉的“一样”结局。“她像棵树,往之雍窗前长著,在楼窗的灯光里也影影绰绰开著小花,但是只能在窗外窥视。”她可以远远观望,却无法完全拥有。“她再看到之雍的著作,不欣赏了。是他从乡下来的长信中开始觉察的一种怪腔,她一看见‘亦是好的’就要笑。读到小康小姐嫁了人是‘不好’,一面笑,不禁皱眉,也像有时候看见国人思想还潮,使她骇笑道:‘唉!怎么还这样?’”从崇拜中走出来,九莉又回到了清醒,只是不免有些悲凉。

至于邵之雍,他似乎很喜欢被一群女人所围绕,如上帝般恩惠众生。他在九莉面前提小康,甚至发问能不能同时爱两个。他似乎喜欢女人们为他争风吃醋,以为这样能让他在女人们心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九莉起初是宽容的,不问也不发火,只是这么淡淡地听着,心里也打咯噔。她最后还是放手了,不是么,谁经得起这般折腾呢。

只是,清醒归清醒,那恋爱时期,依旧是如同牡丹绽放般美好的。她梦见“青山上红棕色的小木屋,映着碧蓝的天,阳光下满地树影摇晃着,有好几个小孩在松林中出没,都是她的。之雍出现了,微笑著把她往木屋里拉。非常可笑,她忽然羞涩起来,两人的手臂拉成一条直线,就在这时候醒了。二十年前的影片,十年前的人。她醒来快乐了很久很久。”浓艳的,世俗的,甚至是低劣的,无论如何都要忘我地绽放,它绽放了回忆的香甜。

“她擅写月亮,却不团圆。”《小团圆》中描写月亮的不多,而团圆前的“小”字,倒是很值得玩味。以我愚见,加之上段中关于梦的描写,这不大只是“三美团圆”而已,也许只是一个如梦的期望,一个不大可能实现的期望,故而用“小”字吧。抑或是人生轮回的团圆?

读到末尾时,以前看《倾城之恋》等小说后的悲戚感又回来了。她越是说“她醒来快乐了很久很久”,我便越是觉得悲戚,很久很久。这真是文字的一种境界。

张爱玲看得破尘世,却不打算点破它,这是我钦佩她的地方。她可以把人生的华美与龌龊写透,却又生活得世俗至极,她非遗世独立,她不是在看那袭华美的袍,穿它的是她自己。能做到如此大俗大雅之人,非张爱玲何人?

忽然想起《封锁》,才知,萍水相逢竟是最理想的爱情。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