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挪威的森林《写信是那么浪漫的一件事》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3:32:13
  • 111

好吧,的确是因为某人很喜欢村上春树,我才下定决心我先来读这本早就在书架上搁了几个春秋的《挪威的森林》。这些年来,对于小说类的东西,总是觉得应该先让位于传记啦,商业杂志,佛书,写民国或者外国文化类似散文小文的书。只是一读,真的就上了瘾。

1987年出版的长篇小说,《挪威的森林》是关于生和死、人生和未来的一篇爱情小说。小说里的“我”是一个大学未毕业的、爱干净、打工自立、爱读书和听音乐、同时又有着一份不同于同龄人的早熟和对世事早谙的头脑清晰的男生。真是佩服他,小小年纪就了解很多貌似无用的知识,比如“了解英文过去虚拟和现在虚拟用法的差别”,比如“解数列”等看似和日常生活无关的东西,其实“是种训练,可以训练我们更加系统地把握事物”。也许并不奇怪,那么爱读书的这一点秉性是可以解释他其实是可以自然地拥有上这种观点的(而不是由别人那儿被强加或者只是因为凑巧读到一些“大”到自己无法好好理解但正好用出来吓唬人的观点)。

实在喜欢他的一些比喻,由此我就认定村上是一个内心充满着童趣、内心清澈坦荡、真诚的一个作家。我阖上书,能马上想到他的一些比喻就有这些:

“我最喜欢你,绿子。”“喜欢到什么程度”。“像喜欢春天的熊一样!在春天的原野里,你一个人走着,对面走来一只可爱的小熊,浑身的毛活像天鹅绒,眼睛圆鼓鼓的。它这么对你说道:‘你好,小姐,和我一起打滚玩好么?’接着,你就和小熊抱在一起,顺着长满三叶草的山坡咕噜咕噜滚下去,整整玩了一大天。你说棒不棒?”(注:这是我最最喜欢的本书的段子,读着那么熟悉,好像曾经出现在过自己的过去一般,所以一点都不是新奇。我都几乎闻到打滚草地上的清香了)

还有,发型好看的程度是“好到全世界森林的树全部倒在了地上”再次对绿子说喜欢她又用到“整个世界森林的老虎全都融化成了黄油”。

直子对一件事情的描述,是那么地详细,就好比是“一幅工笔画”。

打工时认识的伊东,“语气沉静地谈起莫扎特的伟大,如同乡下人对山路了如指掌一样,对莫扎特音乐的伟大之处十分谙熟。”这乡下人对山路了如指掌,我是有认识的,几年前的元旦我去张家界旅游,碰到的那个山民老师给我画的徒步路线,曲曲折折,真是几乎丝毫不差。拜那个手绘徒步线路所赐,我历经了一次如同在天上仙境般的清寂的经验。所以对于村上在这儿用这个比喻描述伊东对莫扎特音乐的谙熟中的美好,我是有很好的体会的!

除了有这些伟大美好的比喻以外,当然还有对于生和死以及人生的认识在村上的《挪威的森林》里:

“死并非是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死潜伏在我们的生之中。”

有两段文字,我也是极爱的:

“我们通过生而同时培育了死,但这仅仅是我们必须懂得的哲理的一小部分。而直子的死还使我明白:无论谙熟这样的哲理,也无意消除所爱之人的死带来的悲哀。无论怎样的哲理,怎样的真诚,怎样的坚韧,怎样的柔情,也无以排遣这种悲哀。我们唯一能做到的,就是从这片悲哀中挣脱出来,并从中领悟某种哲理。而领悟后的任何哲理,在继之而来的意外悲哀面前,又是那样软弱无力—我形影相吊地倾听这暗夜的涛声和风鸣,日复一日地如此冥思苦索。”

还有就是玲子写给“我”的一封信里:

“……我们是生息在不健全世界上的不健全的人,不可能用尺子测量长度或用分度器测量角度,如同银行存款那样毫厘不爽地生活,对吧?……纵令听其自然,世事的长河也还是要流往其应流的方向,而即使再竭尽人力,该受伤害的人也无由幸免。所谓人生便是如此。…假如你不想进精神病院,就要心胸豁达地委身于生活的河流……我也很遗憾,遗憾你同直子未能迎来大团圆的结局。然而归根结底,又有哪个人能明白什么算是好的结局呢!……”

除了这些让人印象深刻的比喻和哲理外,还有一点就是对于***活动的一些描写,数量不少而且坦白直接。但这些不都是显而易见吗?问问你自己,平日的思绪活动或者心理活动,关于这方面的活动占了多少比重,应该也不少吧?!但能做到像绿子那般坦白的人,又有多少?

书中有那么多的书信往来,给直子的、给绿子的、给玲子的,还有她们给“我”的回信。忽然觉得拿笔给人写信,是多么美好的事!如果有谁想收到我的亲笔信,我愿意马上落实,数量不能保证,但一封是肯定的了。

最后,提一笔:我觉得林少华翻译得极好。好像我们国内对于村上的译本,译于他的为多。那些比喻的美妙,他该功不可没。突然想看看英文版本的《挪威的森林》,不知阅读时是否可心生出同样那么多的美好和伤感。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