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学术与政治《谁解民主?》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3:30:30
  • 87

近来读了几本社会学的杂书,对民主这个东西渐渐产生一点迷惑,或者也是以前读书思考太少的缘故吧。

首先是在《学术与政治》的前言里,冯克利先生重述了韦伯揭示出的一个“极紧要”的事实:“在那时的许多欧洲人看来,中国新文化运动中最关键的价值科目——科学和民主,也已遭无情的除魅,成为最不具‘精神品格’的货色了。”因此,冯先生认为,在中国现代化过程屡屡受挫这个问题上,我们不必急切而单向地做自我检讨。作为处于全球现代化过程中的边缘文化,中国思想界在两个世纪之交的文化和政治思考中是否具备逆大势而上的能力,建立完全独立的话语体系,是大可怀疑的。如果在那个时候,西方一度没落的思想却可以在华夏大地上大放异彩,才会是最令人奇怪的事情。

那么德先生和赛先生,竟在"五四"之前就已经不再神圣了吗?这话真让我觉得目瞪口呆,但同时却也有醍醐灌顶之感。

与这种严厉的批判态度不同,英国人克里斯·罗杰克在《名流》里对民主进行了英式嘲讽:“在一个没有卓越的价值基础的社会中,对于权威人士来说,民主像是唯一的一个看似合理的基础。如果上帝、君主和专制都不复存在了,那么,唯一的一个符合条件的***系统就是民主,由选举产生的人民代表承担起实现广大群众意愿的任务……但它同时也是一个在文化和心理上存在着缺陷的系统。很显然,民主理论在实践中是无法实现的。事实上,民主被建立和繁荣的原因是一种信任骗局。”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有相应的证据:第一,社会是建立在社会责任基础之上的,这就导致了职权和权力划分的不平等。第二,民主的执行要依赖于雇用了专家、管理人员和服务工作者得公共机构,这一薪水阶层有其自身的利益,而这些利益又时常与公众意愿发生冲突,甚至阻碍民主决定的实行。

民主貌似为人们提供了空前多的向上升迁的机会,但是最终得到好处的还是那些“名流们”,他们通常都受过良好的教育,比一般人更善于言辞,富有威望。看看美国的历任总统们,这些人不是过去的勇士阶层,就是现今的律师和管理人才。

既然民主在本质上并没有解除精神危机的能力,在实践中又无法真正实行,那么它通过字面表达出的含义又如何?在另一本经典的社会学小册子《乌合之众》里,法国人勒庞早就指出,“词语的威力与它们所唤醒的形象有关,同时又独立于它们的真实含义。最不明确的词语,有时反而影响最大。例如像民主……”“正是群众使用最多的那些词,在不同的民族中有着最不同的含义。例如今天使用如此频繁的民主……”

小学语文老师教导过我,自己不懂的词就不要在文章里乱用。我虽然是没有资格使用却执意地使用了这个词,但是并不是成心要违背老师的意思,而是为了把对它产生的迷惑解释清楚。

民主到底是真是假,是否曾经存在过?是镜花水月,还是驴子面前的胡萝卜?到底是什么赋予了这个词汇神奇的威力?是不是就因为它代表了我们这一代人心中的“美国梦”?这个梦会不会已经破灭了?这一连串问题当然不能指望百家讲坛里的电视学者告诉我。但是,我越来越开始怀疑,那些鼓吹民主的人是不是也仅比一般群众多知道几个词汇而已,还是这个特别的词汇要像“镜中我”一样在实践中逐渐建立自己的价值体系呢?一百年后,五十年后,the answer is still blowing in the wind,而连我这个对政治一窍不通的人也开始想要知道问题的答案。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