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一下这本书吧。它就放在我的床头。
我喜欢这书的原因有二,一是它的作者纳博科夫是个小说家,同时也是昆虫学家和大学的文学课讲师的综合身份。作为一个很会写小说的人,他的作品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方面而言,都可以笑傲俄罗斯文坛,“作家”这个行当的把戏自然比我们这些普通人看得清楚;另外,对昆虫学的热爱说明他是个能够专注于细节且有着天然的好奇心的人,如果他的研究也算得科学成就,那么更有理由推断他亦具有杰出的逻辑思维能力。这综合的状态极为难得,可能所谓“天才”吧。这使得他对其他大师作品的解读充满了“另类学术”的气质,读起来新鲜感强烈,让我这个懒人对《尤利西斯》这样的书都萌发了细看一下的欲望。
另外,由于他的特殊经历——在十月革命爆发后就流亡国外,这使他彻底地与社会主义苏联没啥干系,简直让人开心。
伟大的文学作品于我一直有种神秘论。你可能也有同感:比如,我们不是作者本人,理论上无法是知道他/她在写某个句子时的真实想法的,但偏偏就有人总要逼问我们某句话的意思和所指。就在你以为你找到了答案的时候,下面的情节总会将你打回迷阵。再如,现代主义的一些名作,包括刚刚提到的《尤利西斯》,以及《变形记》、《百年孤独》等等,语言文字之晦涩难懂已经到了极限,阅读它们成了文学系学生苦行般的仪式,全无***,但偏偏它们就是“名作”。怎么好,好在哪里,多数人是说不清的,你问也没用。但《文学讲稿》给人一种“点化”的灵感,纳博科夫自己在扉页上就写着“我的课程是对神秘文学结构的一种侦查”。对,那些名作的作者真的应该感谢纳博科夫才是,他是个天才的教师,是最会读小说的人。跟着他,我们好像也能学会了——原来感到冗繁艰涩的细节描写,现在看来确是美妙的。
再有,纳博科夫的文字,你觉得他在说小说的事,又可能会觉得那论述对这个世界也是有所隐喻。比如说,他告诉你,要作一个优秀的读者,我们不能读一本书,而只能重读一本书。读书人的最佳气质在于“既富艺术味,又重科学性”。看待作家,又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衡量,即“他是讲故事的人、教育家和魔法师”!评判作品,“最终要看它能不能兼备诗道的精微与科学的直觉”。如果你不仅仅将他的结论作为说小说本身的话,那么实在是具有太丰富的意义。单就我做为一个搞媒体的人来说,已经受教不少。
最后,希望各位也能收藏此书,他告诉你文学何以为艺术,教你“欣然瞧着艺术家怎样用纸板搭城堡,这座城堡又怎样变成一座钢骨加玻璃的漂亮建筑”,这个过程,实在是高明了。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13:30:21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49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