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现在已经被用得很鄙俗的一个评论用词,在《死亡约会》最后被揭露的那个凶手让人很“雷”的,范达因二十律里曾经强调在本格推理中凶手必须是与被害者,或者与整个故事息息相关的人,所以那些故事中的门房、园丁、守夜人是不适宜作为凶手的,除非是被假冒的。以这样的标准来看《死亡约会》的安排,虽然不能说与整个故事完全没有关系,但是却也无法让标准的推理迷认为凶手和整个案件之间的是一条公正的关系线。阿婆的故事布局能力之强大家有目共睹,其中在情节里隐藏线索的能力更加独步天下--很多时候这种方法会让读者在看完整个故事后回想是忍不住拍案叫绝,但是在个别的时候,这样的方式也会走火入魔。就像我曾经看过的某部原创推理作品中,所有与凶案有关的嫌疑人最后都是无辜者,而真正的凶手竟是书中一个最不起眼的小人物,其动机竟然是被害人多年前的一次不经意的冒犯,这样的情节如果在《情人节谋杀案》之类的好莱坞B级电影中出现未尝不是个好办法,但是请拜托不要在推理小说里来这手。我认为,推理小说从诞生到现在一直在变,从形式到内容,但是在万变之中,推理小说中那张严密的人物关系网始终不能被抛弃,故事中的凶手和无辜者们可以在这张网中的任意位置,甚至可以彼此身份、关系互换和伪装,但是却不能让一个不属于这个关系网中的第三者突然闯进来搞破坏,然后作者再用先知般的口吻来向读者推出另一张关系网,因为这是一种很伤害推理小说的不公正竞争。
当然,从故事和布局上看,《死亡约会》还是一本很好看的书,从阅读趣味性上讲,自然一本不公平的推理小说在大师的笔触下完全不影响其阅读乐趣。就像现在很莫名其妙得又火了一把的魔术表演那样,每个人都知道戏法背后的那些底细,但是这并不影响魔术表演在电视台的高收视率。
PS:《死亡约会》中作为医生身份的金小姐,在阿婆的笔下也一度成为了嫌疑人之一。这突然让我想到,在一般的推理小说中,医生这个角色的设定由于必须提供很多和案情真相息息相关的信息,一般是不会被认作是潜在凶手的--很多情况下,医生这个角色一般都由法医承包了,于是如果有一天阅读到一本最后真凶竟然是医生的推理小说,不知道会有什么感觉,是大赞作者突破常规,还是会大骂不公平竞争呢?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13:29:37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49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