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钓大鱼《无上清凉》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3:28:52
  • 66

尽管有人认为在整部书中,大卫林奇就像一个喋喋不休的劝道者,不停的在你耳边重复着静坐的好处,四处宣扬静坐是如何从内而外的改变了他的习惯脾性和生活,但这些都是可以接受的,东方文化对于西方人来说的神秘莫测早有历史,即便伟大如大卫林奇也难抵御。更何况当一个平时很少说话的人突然这么大张旗鼓地侃侃而谈,一个奇谲诡异的让人抓不住头脑的天才张开了嘴,将他的创作经验和人生感悟对你倾泻而出时,我们本能的反应自是该屏住呼吸,赶紧搬个小凳坐下,好牢记他的字字珠玑。

如果非要分类,那么《钓大鱼》可以说是一本随笔集,里面的每篇文章都短小精湛,但力量十足。在开篇《下水之前》中,林奇就言简意赅的大致归结:

“ 创意就像鱼。

如果你想捉小鱼,留在浅水即可。但若想捉大鱼,就得潜入深渊。

深渊里的鱼更有力,也更纯净。硕大而抽象,且非常美丽。”

值得一提的是此书的装帧设计,行间距页面安排看得出是下了很大的功夫,洁净明了,与文章整体气质不谋而合。创意这个东西,每每提到总给人遥不可及的感觉,大概多数人都总是觉得无中生有是极度困难的,不过林奇显然不这么认为:

“ 创意即想法。当你接收到这想法时,它所蕴含的东西比你以为它所能容纳的还多。不过,在最开始的片刻,还只是火光一闪而已。在连环图画里,每当有人想出个点子,就有灯泡发亮。这是电光石火之间的事,就跟现实生活是一样的。

在《蓝丝绒》中,是红唇、绿草,还有那首歌——Bobby Vinton翻唱的《蓝丝绒》。接下来是野地上的一只耳朵。就只是这样。

你爱上了第一个念头,那微不足道的一小块。而你一旦有这一块之后,其余的迟早会出现。”

而创意来源于什么?并不源于某种天马行空,而其实是人内心的原始的最根本的欲望——

“欲望之于创意,就像钓饵一样。你钓鱼的时候,得要有耐心。你把饵挂到钓钩上,然后等待。欲望就是把那些鱼——那些创意——钓上来的饵。

美妙的是,你抓到一条你喜爱的鱼,就算是一条小鱼——一个创意的小碎片——这条鱼会招来其他的鱼,它们都会上钩。那么你就上了轨道。很快就会有愈来愈多的片段,然后整个全貌便会浮现。但一切皆始于欲望。”

对于真正想从此书探得门道的人来说,牢牢记住这两篇已是足够。此外,书中还有许多有趣的地方。平常人老觉得生命不过是平常庸碌的真实体验,但林奇显然得有他的观点:

“生命充满了抽象,我们唯一能加以理解的方法,就是通过直觉。直觉就是看见解决之道——看见它、认知它。情感与理智携手前行。这对电影工作者来说至为重要。”

至于无数电影评论家和爱好者绞尽脑汁,努力想要找出《穆赫兰道》中那盒子与钥匙背后的深刻涵义,林奇只有这么一句评论——

“我毫无头绪,那些事什么东西。”

许多艺术工作者把人生体验与创作过于混为一体,对此林奇的看法是:

“艺术工作者若是能了解冲突与压力,那是一件好事。那些事情能促生你的创意。但我跟你打包票,要是你有相当的压力,就没办法创作了。如果你冲突太多的话,就会阻碍创造力。你可以了解冲突,但你不需要活在冲突之中。

在我们能进入的世界和故事里,有磨难、困惑、黑暗……你可以呈现它,呈现人类的境况,呈现冲突与对照,但你不必亲身走一遭。……就让你的角色去受苦受难吧。

这是常识。艺术工作者受的苦难愈多,就会愈没有创造力,就愈不太可能享受他的创作,也愈不可能做出真正好的作品。”

之所以引用这么多,是因为我实在找不出更好的句子,来代替着把林奇的这些观点再重新概述一遍。这个当年的实验先锋,现在早已过耳顺之年,并正一步步地走向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经过这么长岁月的洗礼,他的文笔益发简洁、老辣,一语中的。从字句到篇章,在《钓大鱼》中他所表现出来的从容、沉静与优雅与我们记忆中的那个隐晦暴戾的大卫林奇简直大相径庭。但这又并不奇怪,因为看似黑暗的人往往有最纯净的内心,又或者如一个朋友所说,只有当纯净的人邪恶起来那才简直不是人。大量的引用来自《薄伽梵歌》、《罗摩衍那》与《奥义书》,因此当结尾出现这样的语句,也不是什么大的惊奇了:

“愿人人快乐喜悦。愿人人无病无痛。

愿吉兆遍地开花。愿人间了无苦难。

祝平安。”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