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小团圆《试想一下,那些惊艳性感的文字,出自70多岁的老妇人之手》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3:27:50
  • 74

(导)后半生唯一一部长篇小说,前后写了二十多年,直到去世前仍在修改。这就是《小团圆》。张爱玲应是不敢面对自己的这一部分的,所以她在55岁写完了这本书,在遗嘱里又明说要把这书销毁。但在2009年,它最后出版了,此时,离张爱玲去世14年。

关于它的出版,已经被炒得快成水蒸气了。我们关注的,只是文本和我们的阅读。

(眉)《小团圆》阅读报告

(主)试想一下,那些惊艳性感的文字,出自70多岁的老妇人之手

袁复生 李琰(实习生)

香港作家马家辉,用《离开。离不开》这个篇名,作为《小团圆》的书评,他说张爱玲的笔触张爱玲的故事和张爱玲的爱恨“早已铭刻在空气之中成为传奇,因为传奇就是这么奇怪的东西,它经得起无数次的折腾和波动,足以死完再死”,但这并不可怕,因为“死亡之后再有死亡便等于复活之后仍可复活”。而《小团圆》的重见天日,“肯定为你的死亡和你的复活创造了另一番聒噪热闹。”

()《小团圆》,一份被背叛的遗嘱?

从1976年3月,张爱玲完成《小团圆》的第二稿算起,到2009年2月,台湾的皇冠出版社推出第一版的《小团圆》(大陆简体字版在2009年4月出版),足足33年,而离张爱玲去世,也有14年之久了。

4月15日出版的《新周刊》以一篇《谁会在乎文学家的遗嘱?——《小团圆》的出版是非》的文章,详尽地介绍了张的遗嘱和《小团圆》出版的曲折,在中文简体版的序言中,张爱玲的遗嘱执行人宋以朗,更是详尽地解释了他决定出版此书的理由。在张的遗嘱中,她说“《小团圆》小说要销毁”,但随之又说“这些我没细想,过天再说”。 针对这个犹豫,宋以朗说:

“我明白一定要很谨慎地下决定。张爱玲既然没有要求立刻销毁《小团圆》,反而说稍后再详细讨论,证明了不是毫无转圜余地的,假如要‘讨论’,那议题又是什么呢?一开始是什么促使张爱玲写此小说呢?她迟迟不出版又为了什么缘故?何以最后还打算销毁它呢?”

2009年3月9日,宋以朗在与马家辉对谈时解释,他父亲宋淇曾极力反对《小团圆》的出版,因为关心她的将来,出版了它张就没有将来。可“时空改变后,到了2009年,我们就不用看‘将来’了,而是看‘历史’了。”此外,宋还称《滚滚红尘》、《她从上海来》六、七本张爱玲传,都是根据胡兰成的《今生今世》的记述写成的,但张其实有自己的看法,但在那个时空下说不出来,这对张不公道。

[阅读报告]

()男人读起来似乎比女人要辛苦一些慢一些

客舟听雨(男,记者):看起来有点累,因为语言太简练,很多时候人物需要根据语境才能分辨出谁是谁,也许是因为现在的文学作品太啰嗦,把阅读习惯搞坏了,遇上这样干净的文字,反而不适应。因为我也是出于工作,大概花了3个晚上看完的,如果是普通读者恐怕很难一口气读完,尤其是前三章。

翟维纳(女,公司企宣):不累,因为工作忙,是车上的零碎时间看的,不好统计,能一口气读下去。

长清(男,编辑):我以为,张爱玲的笔法并没有变多少,读来也不觉辛苦。大概一周的时间看完,主要是时间不允许,不然很有可能一口气读完。

风中(女,媒体人):前面有点难看。人物有点乱。看了半天才恍然明白。看顺了后就快。断断续续,也就两三天。

小古(男,书评人):太难了,看得很恍惚,要梳理那些关系,本来以为一个晚上就能搞完的,结果前后花了一个多星期。

()性描写,是惊世骇俗还是炒作过度?

“她笑着摘下眼镜。他一吻她,一阵强有力的痉挛在他的胳膊上流下去,可以感觉到他袖子里的手臂很粗。”P145

“他抚摸着这块腿。‘这样好的人,可以让我这样亲近。’/微风中棕榈叶的手指。沙滩上的潮水,一道蜿蜒的白线往上爬,又往后退,几乎是静止的。她要它永远继续下去,让她在这金色的永生里再沉浸一会。”P152

“有一天又是这样坐在他身上,忽然有什么东西在座下鞭打她。她无法相信——狮子老虎掸苍蝇的尾巴,包着绒布的警棍。看过的两本***上也没有,而且一时也联系不起来。”P152 “食色一样,九莉对于性也总是若无其事,每次都仿佛很意外,不好意思预先有什么准备,因此除了脱下的一条三角袴,从来手边什么也没有。次日自己洗袴子,闻见一股米汤的气味,想起她小时候病中吃的米汤。”P198

“兽在幽暗的岩洞里的一线黄泉就饮,泊泊的用舌头卷起来。她是洞口倒挂着的蝙蝠,深山中藏匿的遗民,被侵犯了,被发现了,无助,无告的,有只动物在小口小口的啜着她的核心。暴露的恐怖揉合在难忍的愿望里:要他回来,马上回来——回到她的怀抱里,回到她眼底——”P208

这,大概就是中文简体版《小团圆》中,能找到的全部性描写。关于《小团圆》的***情节、***描写,在之前的媒体报道中,是除了胡兰成外最受关注的焦点。不过,至少从中文简体版的情形来看,这似乎又是一次没有什么对象的讨论,可是,阅读了皇冠版的女作家徐徐弱水,还是读出了“令人惊讶”的一面。

[阅读报告]

()“张爱玲可称‘身体写作’的祖师奶”

客舟听雨:不性感,炒作中的色情描写非常文学化,并不“色情”。但是很多文字仍有《红玫瑰与白玫瑰》或是《倾城之恋》里面的风格。

翟维纳:我还没有读到后面的关键,单就文字来讲,如能沉下心去,却也是细致的,那属于另外一种性感。炒作中的那些描写还没有读到,不知道是否是真有其事。

徐徐弱水(女,作家):张爱玲在性描写上的超前是令人惊讶的,当然我现在还没仔细翻看简体版,不知它可能会做怎样的删节。“发生关系”是书中一个关键词。除开九莉母亲、姑姑与别人。这也是九莉经常在寻思、追问的——之雍与小康、辛巧玉(现实中的小周、范秀美)到底有没有?之雍只偶尔告诉她,比如“临走的时候,与小康有”。卫慧、棉棉等笔下的所谓呻吟,在《小团圆》中也有。“痛”,“疼”。九莉是经常痛的。“唉,唉,又疼了。”这种。

“床”,同样是一个关键词,数处写到“床”,比如之雍“逃难”回沪,写到,“木栏杆的床不大,朱罗纱帐子灰白色,有灰尘的气味。” 最初逃难在一个日本人家,也写到床,暗示他与家中日本女人有染。哪怕提到小康,要特别点出,小康是在床上和要离开的之雍说舍不得的。有几处写梦,是性梦,比如有一次写到九莉梦见把手搁在一棵棕榈树上,这是有弗洛伊德暗示的,“她没想到也是一种愿望,棕榈没有树枝 。”从这些方面看起来,我也觉得张爱玲比卫慧、棉棉当年要火辣得多了,可称“身体写作”的祖师奶。为什么有人非要对这些起反感呢?道者见道,佛者见佛。

Catherine(女,会计):《小团圆》里有几处***的描写,设想一下这些都出自于一个70多岁的老妇人之手,可想当年这桩情事有多刻骨铭心。这也是我所喜爱的张爱玲,不避讳,不扭捏,男女之情到最后能剩下的,唯一美妙的东西不就是这些个最原始的冲动吗?这依然是张爱玲我行我素,凌波微步。

长清:所谓的色情描写我不知道是指什么?如果那些心理的描写是色情描写,我以为,这是中国目前我所知道的最美的色情文字。我觉得,在这本书里,张爱玲终于成了自己——一个女人,而已。

()这20万字,是《色•戒》的扩充版吗?

关于《小团圆》,不可不谈的是胡兰成,不能不谈的是《色•戒》。明知道邵之雍是汉奸,还要一心去爱他。这,就是半部《小团圆》的梗概。情节和《色•戒》不同,但故事的情绪和背景,却是一致的。

在“汉奸”以外,还有“乱世”。从“政治正确”的角度来看,张爱玲笔下的情绪,似乎有些不妥,比如——

“二次大战要完了,”他抬起头来安静的说。

“嗳哟,”她笑着低声呻吟了一下。“希望它永远打下去。”

之雍沉下脸来道:“死了这么许多人,要它永远打下去?”

九莉依旧轻声笑道:“我不过因为要跟你在一起。”

这么一段对话,何其典型!这样的“小女人”,在此刻是多么地不合时宜!即便是半个世纪过去了。如果说《色•戒》只是让她和胡兰成,露出一个影子,但《小团圆》露出的,则可能已是从头到尾的全貌。

[阅读报告]

()“有关张胡二人的故事,只是一种补充,不可能是颠覆”

止庵(学者,《张爱玲全集》主编):当初我给《今生今世》写序的时候,就说不能光听胡兰成的一面之辞,需要旁证。我今天还是这么说。胡兰成在《今生今世》里把他和张爱玲的关系写得虚无缥缈,一个金童,一个玉女,过的是天上的生活。在张爱玲笔下把这个神话解构了。《小团圆》肯定有针对《今生今世》的意思,但把它人间化了,实在化了,有血有肉。

张悦然(青年作家,主编有《鲤》系列):看到评论说,张讲述的故事,颠覆了胡的版本,重塑了自己的形象。但从我所看到的一些片段来说,并没有这个的感觉。他们为什么需要颠覆呢?在胡塑造的张身上,有什么让他们感到不满呢?是太温顺,太单纯,太无助吗?但我却从未这样觉得。胡提供的张,从起初的矜持,而后的热烈,最终的淡漠,绝非一个扁平的人物。所以至少对我而言,《小》当中有关张胡二人的故事,只是一种补充,不可能是颠覆。至于《小》被置于这样一个次要的补充位置,只能是怪它来得太晚了。

二十出头就懂得一切要“趁早”的张爱玲,为什么偏偏让这部《小团圆》晚了那么多年呢?她不想让这书面世,因为她知道,在胡写过,她的这些也就不再那么重要。她的工作,无非是在胡描摹的轮廓上着色,与他共同完成这幅画卷,让他们的故事在纸上团圆。

何立伟(男,作家):和张同时代的女作家,那时候出了一大批,很多在当时也很有名,谢冰莹、冰心、萧红、苏青……但大多数的人,都没有张这么突出,因为张在时间中经得起打磨。因为她是个人的,她的始终有个人的影子,个人经验在创作中的比重很大,作品中的人物都有自己的影子,通过身世来表达人生的感悟。文学就是要从个人出发,这是文学的本质。正因为这样,她才写出了不一样的乱世。

()乱世,张爱玲与其同时代的女作家{这部分,建议删去}

1921,1995。这是张爱玲的岁月。

1914,1996。这是杜拉斯的岁月。

可以拿来相比的岁月,其实并不多了。勉强可以算上的,还有1914,1982。这是苏青的岁月,还有1911,1942。这是萧红的岁月。

[阅读报告]

何立伟(男,作家):杜拉斯也是我最喜欢的女作家,她和张爱玲都很个人,她们是自传性很强的作家,始终有个人的影子,个人经验在创作中的比重很大,作品中的人物都有自己的影子,通过身世来写对人生的感悟,很感性,这倒是女性作家的普遍特点。我个人更喜欢杜拉斯,她的作品更大气,对人性的描述更有深度,感觉也更开放,更全息化。张爱玲的小聪明更多,她有很多被小资引用的格言,比如“出名要趁早”,杜拉斯比她更有高度。那个时代,我也喜欢萧红的作品,她的作品更有苦难感,而张爱玲把苦难奶油化了。

和她们同时代的女作家,那时候出了一大批,很多在当时也很有名,谢冰莹、冰心、萧红、苏青……但大多数的人,都没有张这么突出,因为张在时间中经得起打磨。

徐徐弱水(女,作家):萧红,是一位漂泊者,一生颠沛流离,追求爱与自由,深爱的男子都辜负了她;敏感诗意,是天才作家,但飞扬的时代辜负了她——她被时代遮蔽,而在有限的创作生涯里她的写作是有格局的,视野开阔,对底层有着天然的亲近、懂得;也正面现实,如长篇《马伯乐》。杜拉斯,她是叛逆者,激情四射,热爱政治,热爱烟酒,热爱年轻男生。如果说张爱玲的“出格”更多表现在文字,杜拉斯则既表现在文字,也表现在生活。

配稿,建议保留[索隐《小团圆》]

()邵之雍=胡兰成?

张爱玲研究专家陈子善列出了一个索隐表,他说:“既然九莉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就是张爱玲自己,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他就按照小说人物的出场次序,把其中的一些人物来一番索隐。

小说角色 实际身份

比比 炎樱,张爱玲在香港大学的同学

蕊秋 黄逸梵(素琼),张爱玲的母亲,小说中又称之为“二婶”

楚娣 张茂渊,张爱玲的姑姑,小说中又称之谓“三姑”

乃德 张志沂(廷众),张爱玲父亲,小说中又称之为“二叔”

汤孤鹜 周瘦鹃,时为《紫罗兰》杂志主编

文姬 苏青,时为《天地》杂志主编

邵之雍 胡兰成,宋淇在1976年4月15日致张爱玲信中,称之为“无赖人”

向璟 疑为邵洵美,留学法国,1930年代诗人,出版家

秀男 胡春雨(青芸),胡兰成侄女

汝秋 赖雅,美国作家,张爱玲第二任丈夫

虞克潜 沈启无,周作人“四大弟子”之一

荀桦 疑为柯灵,时为《万象》杂志主编

燕山 疑为桑弧,电影导演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