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扎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在所有人之中反思》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3:27:11
  • 78

重读“Also Sprach Zarathustra”(Ein Buch fuer Alle und Keinen),这次我选择了华东版“西学传统:经典与解释”的尼采注疏集。一来我很喜欢读文辞峻美、思想独特的尼采著作,二来或许是新书的缘故,如坊间推介所言:“《扎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采用最新的中译本版本,在KSA版、PüTZ版和GALLIMARD法文版注释的同时,为适合汉语学术语境以及读者更好理解行文,主编刘小枫教授对译文作了体察入微的精心修订,每一处细微的改动都从内容(哲学方面)和形式(诗的韵律方面)更贴切地传达了尼采的大义,而且还特意对涉及经文处加了【中译编者注】”,等等。

于是,在每个晨间、午后、深夜,都对它读读划划。

“扎拉图斯特拉在山顶孤独地生活了10年,随后下山,这时扎拉图斯特拉40岁”,他去到所有人之中,又在所有人之中持续地思考、诘问,甚至对自己的影子,也发出了深沉的对话,跟着自己的脚步漫游……这样的阅读经历,不是三言两语可以道尽,而是深切地感受到随着那句句奇异的箭矢,穿心而过,冰冷、刺痛、眩晕、烈热、挣扎,再是归于宁静,在世界的深沉处。

我大致记录下这一趟阅读感想。但是合上书页的时候,禁不住会再去想以下三个问题。

超人

该书的副标题照翻译解说是: 一本为所有人又不为任何人所写之书。第431页,第四卷“最丑陋的人”一节【中译编者注】标明:原文nicht allenicht keinen,与书名副标题极其类似,一肯定一否定。第四卷的核心章节“论最高的人们”第1节中,扎拉图斯特拉回顾过去,说道:Und als ich zu allen redeteredete ich zu keinem,即“当我对所有人讲话时,我却没有对任何人讲话”。

尼采要的是可以超越的人,他在否定耶和华,重塑所有人的信仰。我认为,他的落脚本体还是人,但是人的意义确实升华了,实际上也并非是单独的个案,倒是一种未来的聚众。

所谓超人。页464,“上帝死了:我们现在希望——超人活着。”

永恒

在徐梵澄先生翻译的《苏鲁支语录》中,始终突显“永恒回环说”的片影大义。也的确如此,尼采思想很重要的一方面在于旋转上升的回环说。在华东版的书中,翻译成中文的尼采格言折射的——我所读出的——倒更多放在“永恒”之上。

第一卷“论蔑视肉体者”一章节可见端倪:肉体是一种伟大的理性,是具有一种意义的一个复合体……虽然你不愿意相信:这理性不说“我”,但做“我”。意识(Sinn)所感觉的、精神所认识的,永无止境……富于创造性的肉体作为它的意志之手为自己创造了思想。(页68—70)

这样的永恒,要的是放逐的思想,在变得愈加智慧的人所拥有,最终驱使寻到“未来的源泉和新的源头”(第三卷“论新旧标牌”。页349)。而不正是尼采所言的:人类永远轮回吗?

尼采是诗人

书中很多关键词,如“伟大的正午”、“高尚者”、“学者”、“诗人”、“卜卦者”、最“寂静的时刻”、“漫游者”、“背叛者”、“国王们”、“水蛭”、“魔法师”、“最丑陋的人”、“自愿的乞丐”、“影子”等,都是尼采要针锋相对的重要对象,亦是“我的朋友们”,他们最终聚集进扎拉图斯特拉的洞穴,听扎拉图斯特拉的演说。

虽然尼采口口声声说,诗人是傻瓜,然而他开始写下“当天空渐暗,当安慰的甘露/降临大地……”,他的笔开始最美化的诗意演说,详见第四卷“忧郁之歌”一章节(页479—483)。最后,到了“征兆”一章节,扎拉图斯特拉只说了一句话“我的孩子们临近了,我的孩子们。”他变成熟了,他的时刻来了,“炽热而强健,犹如从阴暗群山中升起的一轮朝阳。”(页520—522)。

诗人直抵伟大的正午,照耀世界。我想,这或许是尼采超人的最终归宿。

这三个问题萦绕在书中各个角落,我以为尼采的思想会让人误读、迷乱、解读不清楚(至少我个人对此依旧站在出发的起点)等等,都在于他的超越性思想以及另类思索的话语表诉,我认为可以说这是诗的语言,却穿梭行走于所有人的心中。

每个读它的人都会见到自己的影子,接着是这些问题的反复散见,反复折磨,最令人困惑的或许是进入如尼采说的“与影子的对话”“蔑视肉体者”,能否超越就只能是个高潮前的谜了。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