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籍书店买了《吴宓日记》(1910-1949),折价,共计100元。早些时候已经买了《吴宓日记续编》(1949-1974),原价,300多元。这是某段时期一个知识分子个人生活的详细记载,可以充作正史的补充。我感觉《续编》更有价值,这段时期吴老先生已经不再为个人感情困扰,记述虽然受到环境限制,但还是基本反映了整个时代各种重大社会变迁对个人的影响。
然而日记《前编》却非常有趣,简直可以当作文学作品来阅读。像这样完整的个人情感和私密生活的每日记载,恐怕我们不会再有幸见到第二个人的。例如,我们恐怕不会读到钱钟书日记,虽然我相信《围城》的作者一定是感情丰富,人情练达,世事洞穿,他的个人情感和生活一定相当有趣。我们当然也读过“完整的”《鲁迅日记》,但那内容实在简单,涉及个人生活的,充其量也不过是“今日洗脚”之类。究其原因,大约是因为日记是写给自己看的,没有谁会在生前发表自己的日记,而日记作者死后,有权处理日记的家人,尤其是名人的家人,通常都会顾及作者的名声,不会不经“剪辑”,就随便出版日记全文。
但是吴宓的情况却有所不同,他的日记由她女儿整理出版,他在世时,并没有谁把他抬到鲁迅、钱钟书或者陈寅恪的高度,而事实上,除了日记,他一生著述相当有限,名望本来也不如这些大家;他早年与妻子离异,儿女随妻子生活,估计女儿本来就心怀不满,所以也不在乎让大家知道他是一个如何多情的人。
读日记《前编》,我们可以了解到吴宓受浪漫主义文学传统影响极深,他与众女子的种种交往无不表现出这一点。但他又是一个普通的男人,在抒发和憧憬浪漫情感的同时,却又常常免不了斤斤计较。他极易对女人动情,但又终日左思右想,情感摇摆不定,于是我们看到他在离婚后无数次的恋爱纠葛(有些只是存在于他的想象里)中,没有一次尝到了幸福的成果。而这些纠葛中,最有名的莫过于他与毛彦文长达7年的恋情。如果不读吴宓日记,仅凭一般人对此事片言只语的叙述,我们通常会认为是毛彦文为了嫁一位有权势的老头,最终抛弃了正在与她热恋的吴宓。而事实上,毛彦文嫁给熊希龄时已经39岁,与吴宓7年的持久战早已走到了尽头,而多次宣称不想与毛彦文结婚,心中不再有爱,并且与其他众多女子恋爱不断的,正是吴宓自己。因此,在熊希龄死后,吴宓对毛彦文的再次苦苦追求,就显得有些可笑了。
估计很多认识字的人心里可能都有吴宓那样的反反复复,只是旁人无法知悉而已。照理说,日记是写给自己的,我们偷窥了别人的秘密,没有理由再来说三道四,加以评说,但是,吴宓与众不同的是,他喜欢到处诉说自己的恋情,似乎只要有人感兴趣,这些隐私并非什么秘密,谁都可以受邀或者自告奋勇与他一起剖析他与相关女子的关系以及彼此的内心、爱好、兴趣,甚至性趣。而登峰造极的是,有一次他竟然把与毛彦文的恋情用作了一次文学演讲的主要内容。可见,吴宓日记,本来就是写给大家看的,而吴宓的前半生,也是高尚的浪漫主义文学与平庸的现实生活融为一体的前半生。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13:26:03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48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