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城市给生活在其中的人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生活准则和人性理解,来自以往的生活判断在流行的城市理想面前被压缩变形。城市中人们如何在自己的生活逻辑之外,重新组织自己的情感内容,重新构建自己的生活经验?”
阅读总是唤起记忆。而记忆是有选择的,阅读也必然跟随记忆的选择确定兴趣点。对一个城市的美好记忆和特别记忆正是给予这个城市持续关注的理由。
在别人的叙述中发现自己并从更多的角度关注曾经的城市,似乎只是一种印证,没有未来的立场和期待。
“上海人可以两次踏进苏州河”
作者的叙述沿着苏州河,而我的阅读沿着我的记忆。
对上海的记忆偏向于审美。
上海在中国是最象城市的城市,然而浦东新区依然没有能够逃脱全国千城一面的建设套路,仅仅是基于经济基础而更大气更奢华一些吧。
我宁愿在我自己的上海,在优雅的怀旧的寂寞中,在老建筑和梧桐树的阴影里,捕捉那个不象上海人的上海人陈丹青所说的午后的阴翳。
“天津的基础市民”
对天津我总觉得说不出个所以然,很奇怪的。年少时曾接触过天津的大人,留下比较特别的形象记忆,就是他们穿的裤子裤腿又细又窄,在那个时代我们那个小地方的人的眼中就显得相当鹤立鸡群。我最初工作的地方在天津地界,离天津市大概30公里。但是因为一年多就离开了,没有机会对这个城市有更多的接触,所以它在我的印象中仍然模糊不清。
舒可文的这一篇天津正对了我的胃口,天津不再是“狗不理包子”和“歪门邪道”,劝业场的嘈杂热闹也有了依托。说来惭愧,以前每每听到“天津卫”都不曾脑筋转转,原来这天津最早是卫城。哈哈太无知啦。
“苏州园林与优雅生活”
园林都成了旅游景点,还谈什么优雅生活。小桥流水粉墙黛瓦之间,人头攒动,能拾得一星半点文人雅士的情怀么?
“中国表达的现代建筑”
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广场“象征的中心”"
广场就是政治。
“798与城市形态”
一个城市没有被规划的部分往往显示出原生的活力。艺术总是相对自由,依然难免被规划的命运。
“SOHO和长城脚下公社的姿势”
“人类一旦置身于新的空间时,其行为会发生完全不同的变化”
建筑师或者真的试图引导人们的生活方式,但开发商要的只是噱头,房子卖出去才是硬道理。再说空间可以改变人的行为,改变却并不一定朝着预设的方向。
北京集聚了最传统的文人和最前卫的艺术家,他们所玩的东西对我来说象在火星上,但是我依然向往和关注。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13:25:20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48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