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古代汉语《古代汉语•读书笔记第六》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3:20:35
  • 78

2008、10、6

中华书局 1981年4月第二版北京第9次印刷 王力主编

五、《左传》至理名言多矣:多行不义,必自毙;不及黄泉,无相见也;其乐也融融;辅车相依,唇亡齿寒;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六、子产不毁乡校。(防民之口)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统治者该看的良方,或者是文人希望统治者该看的良方,但是归根起来只是文人自己骗自己而已;

八、战国策·江乙对荆宣王——原来“狐假虎威”就是这么来的;

十三、常用词和古汉语通论部分,相对于文选部分来说,真算得上是枯燥无味,但显而易见的是:这才是重点。文选部分作用再大也不过是培养语感而已,所以那两部分才需下更大力气。以避免于“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十四、王力的这个版本,我觉得相比于高中语文来说,大有不及,很多地方语焉不详,直说“某人说”,或直接讲此字古意未明,好多地方都是囫囵吞枣式的;

(今日补:最初看此书时,不大情愿,觉得不过如此,直接看古文即可,多得很,何必费这时间,所以最初评分时,我只想给三星;看到第三本完,虽然累,觉得好一点,又觉得是学了一点东西,有点小成就感,主要是因为此书难看,而我竟然几乎一字不跳看了这么久,所以打算评分给四星;再中间中断了一段时间,前一两个月才看完第四本,看到元曲部分,简直好看得很,此书的作者们也很有骨气,以下再说,所以现在贴这读书笔记时,我心悦诚服的要给它五星。)

十六、《诗经》是粗鄙民歌,没有思想内涵;而且都是一段一段的重复,太没有创意;但是Beatles也如此,是不是经典都得这样?!

补:时至今日我仍不喜欢诗经,比古诗十九首差得多;

二十四、凉州词

王涣之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补:叶孤城

二十五、句读部分,王力好彪悍,拿商务印书馆和吕叔湘作靶子。看句读部分越看越过瘾,对错误者一点不留情面。

二十七、刘勰的文体,艳丽异常,好像正如他所批评的一样,(按:而不自知),他说情在文之先,以情体文。他大概认为他是有言于心,故而言辞不顾,或者说,是言辞太顾,看起来实在不舒适。言辞太华丽,反而因言害义,让人只顾着辨别文辞,而无法又深究其言辞所指。这大概也因为我水准太低,可我实在厌恶这六朝文体。 刘勰写文学批评,可他终究脱不出他的时代。由此可见,韩愈、柳宗元实在是伟大。

二十九、韩愈在《进学解》一文中,借其弟子之口来反夸己,真有些过,古人都这么不谦虚吗?

三十三、有趣解釋一則:p1339 青春:古人把春季屬東方,其色爲青,主春之神爲青帝,所以春季稱青春。

三十五、賦是詩騷的發展。

三十六、古代漢語之四以詩歌為多,以下筆記,估計算是詩歌摘抄了,先試來一則:健婦持門戶,亦勝一丈夫。

再來: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以下不复提醒,而以直录: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庭中有奇树: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所供,但感别经时。

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扎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三十七、南朝之诗人,多死于非命,政治斗争……于狱。南朝尚玄学,马老师曰其一主因自“正始之变”,政治上的受压迫促进超越的文风,可尽管如此,他们还是常死于政治斗争。

三十九、不喜欢古体诗,唐宋古体诗也不喜欢,老喜欢用桀骜字眼,诗应重在抒情而非叙事的;

四十、杨贵妃先为玄宗子妃,再为女道,再为贵妃;可与武曌比矣!

四十一、感觉李白较看得起孟浩然,写了好多诗赠孟浩然;而杜甫则较仰慕李白,写了好多诗怀念李白。不大见李白赠诗给杜,真为杜不值。感觉恩格斯对马克思亦是如此;

四十三、**仍未过,愤怒多过惭愧,占我时间多矣,即便需要,此考试亦未见得有用。

四十四、p1509 终于知道什么是柏梁台体了,也就是句句入韵。金庸当年写《倚天屠龙记》的回目,后记里说摹的是柏梁台体,我当初还以为“柏梁台”是港台的哪个怪人物呢?类似于“薛蟠体”之类。原来只是要句句押韵,相传来自汉武帝的柏梁台联诗。

四十五、诗律完全搞不懂,像在看天书,不仅用韵不懂,平仄也看得很糊涂!

四十六、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露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按:唐朝纪行)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四十七、陆游曾雪中刺虎,第一次听说。 唐朝皇帝好豪爽,赐湖数曲与贺知章,亦第一次听说。

四十九、元散曲真不错,押韵妙得很,且多俚语,形象易懂。大爱,比之宋词好太多。大概是因为其时代近,语韵与现在通;又因为唱给大众故也!

五十、我说元曲怎得这么妙,原来元代北声真的只有阴平、阳平、上、去四调,和现代同,而无入声,并入平、上、去了,我顶讨厌入声了,现在都搞不懂。

五十一、编后记里又在不厌其烦的和权威唱反调,真是威猛,我喜欢,自信之所在,什么都敢说,结果这本书又终于成了权威。说实话,最初看这套书时,我是不大情愿的。到现在马上完结了,我发现我爱死这本书了。 我准备再接着一字一句看完周予同的中国历史文选,这些都算得是几千年的精华啊!怎能放过,但现在太忙,或许留到之后再看。

五十二、此书2009年4月11日完,特书记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