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追风筝的人《如何才是救赎》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3:19:40
  • 81

这本书是我花了两天看完的,前一天在公交车上看了几章,昨天晚上彻底看完了。

能吸引我一直读下去的,是哈桑和他儿子的命运。能有这么紧张的追读感,应该说作者营造的很成功。但是成功并不在于作者自己形象的构建,而是来自于一种同情。至少我是抱着一种期待哈桑和他的儿子能有一个好归宿逃离魔窟的心来看完的。

作者作为一个从阿富汗移民到美国的人,我觉得他对阿富汗的了解应该是比较深刻的,那些儿童,还有那些哈拉扎人的遭遇,引起我深刻的同情。

就作者的形象构建而言,比较成功的角色有“我”的父亲,“我”,哈桑,还有哈桑的儿子。我猜中了开头,没有猜中结尾。哈桑是他父亲的私生子我很早就猜中了,最后只是印证了这一点。结尾的自杀也猜中了。这都是老桥段了。但是我没有猜中哈桑的结局,没有想到他毕竟没有再见到“我”一面。我最中意的人物就是他了。他身上代表着人性的众多光辉:忠诚,老师,本分,自尊自爱,友谊,乐于奉献,勇于牺牲。

应该说是爱着他,所以也爱着他的儿子。

关于哈桑与“我”之间的友谊,怎么说呢,我不喜欢这样一种构建于种族不平等的基础上的友谊,觉得算不上真正的友谊。而将之理解为忠诚,却又不足以形容仆人一方的付出。关于什么种族屠杀,毁灭文明,侵略与反侵略,受苦的总是平常老百姓。

而当我们犯了罪之后,该如何去救赎。我觉得这是这本书讲了,但是没有讲透的东西,不过这毕竟是“我”的理解了。

从另外自己的专业角度来讲,真的应该加强教育啊。被***了,也要好好生活。为了这样的事情去轻生,是万万划不来的。要给小孩做好教育和抚慰。

最后的心结,应该会揭开吧。虽然再难,也会解开的。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