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钢琴师《是什么把人变成魔?》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3:18:00
  • 60

一时看不到《南京!南京!》于是下了波兰斯基的《钢琴师》看。

在看这个电影前,我无意中在网上看到了关于党卫军的一些资料,其中说到党卫军的头领席姆莱居然拿不出8万元钱来为自己建房,需要向别人借。谈到席姆的的性格,说他不贪污,不受贿,工作勤奋,生活节俭。

我以前到赵鑫珊说,说战后查党卫军的帐时,没有一笔贪污与受贿。

还有一个资料是说,被俘的德军与美军搞联欢时,德国军官都能弹一手好的钢琴,因为这是他们所接受教育的一部分。

在电影里,也看到那个不知名的德国军官在发现席尔曼后,静静地听他谈一曲钢琴曲。

是的,很难让人想像,这些受过高等教育,文化素质是如此高的一个民族,怎么会制造这样的大屠杀,怎么会发生这样荒唐的事。

同样,很多侵华日军,很多在中国无情杀戮的日本军人在参军以前不过是农民,小商贩,老师,工人等普通人,有的人甚至连鸡都没杀过――实在很难将这些刽子手与他们当初的身份联系在一起,到底是什么让这些人变成了杀人机器?

很想看《现代性与大屠杀》这本书。我想知道这本书是如何解释这一让人困惑的现象的,战争究竟有什么魅力,或魔法,把人变成了魔?

东史郎在日记中说,当他第一次杀人,他手都是抖的,可是杀到后来,杀人就不再当一回事了。杀着杀着就麻木了,最后当成是吃饭一样稀松平常了。

在二战中,战争这个机器一发动,敌对双方就不再把人当人看了,而是当成一种符号,一种宣泄,一种表达,双方都把杀死敌人当成是履行一种义务,或在执行一项崇高的事业,在替天行道,在申张正义,在创造一个美丽的世界:消灭了对方,我们的生活就会更美好,这个世界就会更幸福。德国人在屠杀犹太人以前,充分发动了宣传机器,对犹太人进行攻击,侮辱,妖魔化,这样,人就不再是人,而是魔,坏蛋,他们被贴上种种标签:下等人,卑劣的民族。就像日本人对待中国一样,此外,还有更美好的口号:德国人是为了建立一个纯种的,高贵的德国人的世界;而日本人则是为了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有了这样美丽的遮羞布,为了所谓的人类进步,给有的战争涂上了一层正义的色彩,这种色彩可以让人瞳孔放大,并迷失在这种虚幻的光彩之中。

而有的人,不是为了这种所谓的伟大事业而积极参战的,那些被迫卷入战争人,为了保护自己不被人杀只能去杀死别人,就像采访一个越战英雄时,要他谈感受,他撕下自己的勋章说,我他妈才不想当什么英雄,因为如果我不杀死他,他就会杀死我(此故事有待考证)

是的,所有的战争与屠杀都会制造一个光冕堂皇的借口,或者为了阻止共产主义蔓延(越战),或者是为了圣战(伊拉克战争),或者是消灭资本主义(红色高棉),或者是为了自卫(以巴战争),还是为了自由独立(科索沃战争),然后以正义,幸福,和平的名义来制造战争。当然,还有的就是为了报复,为了杀而杀(卢旺达战争),为了土地而制造战争(中印,中苏),当然还有纯粹就是为了政治目的而战(格鲁吉亚)

这样的事,过去有,现在有,将来还会有的。

只要我们不能平等的看待所有的人,只要我们不尊重他人,只要我们企图占有更多,这样的事就不能避免。

因为战争其实是人内心嫉妒,仇恨,贪婪,愤怒,报复的外在表现。

我们在谴责战争时,是不是想想,其实我们在生活中也有着与此类似的种种暴力,包括行为上的和思想上的:我们看不起别人,贬低,歧视,侮辱他人。总认为自己是对的,正义,真理都站在我们这边,于是我们就理所当然地觉得我应该反击,我应该斗争,我应该教训,我们应该申张。。。。。。。有的是从语言上,有的是从文字上,有的是从思想上,而有的,则更直接的,从行为上来攻击,侮骂,指责,歧视对方。

写到这,我也想到了我自己,我知道我说得比唱得好听,自己有时有些事也很难做到宽容与平和,我其实并不比我谈到的那些人强多少,而且我也矛盾着,比如,对台湾,对钓鱼岛的问题,因为有时有的问题,你示弱别人就会欺负你;而你示强,又容易发生冲突。就像人一样。

有的战争是为了正义的,比如反抗侵略者,我们赞成;

只是,不要发生这样大规模的屠杀,对平民的屠杀。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