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游园惊梦《浮生若得一梦,便可死而无憾》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3:17:38
  • 310

一出《牡丹亭》,最受现今文艺创作者眷顾的无疑是“游园”、“惊梦”两则。白先勇的小说、杨凡的电影、于丹的注解集、夏达的绘本……甚至流行歌曲、言情小说,相关的或者无关的,取形的或者取意的,都选用了这个名字:

《游园惊梦》。

的确是动人的名字,断在最美的时刻。之后的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结局虽然感人,但毕竟是他人的故事。如若只有“游园惊梦”,斩断前尘后世,则可以是每一个人的故事。

杨凡的《游园惊梦》是取形的,至少在我看来是雕琢于形而空乏于情的。奢华的荣家大院,哀婉的昆曲唱段,美虽美矣无奈都做了衣架子,衬起两女一男那一段纠葛的三角恋。电影最吸引人的反倒是起头那一句话外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可惜以其后的剧情观之,这句概述很不贴切。此情从何而起?说白了不就是“慕色”嘛,春情荡漾过后,也未能“一往而深”。

因为喜欢“游园惊梦”这个引人无限遐想的名字,走马观花看过了不少顶着这名头的作品,惊奇的发现为何诸多的“游园惊梦”都选择了表现“人生如梦”的主题,或换个更准确的说法:“醉生梦死”、“纸醉金迷”。

最近又看了一出“游园惊梦”,是夏达的绘本。

“游园惊梦”是书中的第一篇,也是书的名字。

本书的故事极为简单,甚至称其为故事都有些勉强,更像是从冗长的过程中抽离出来,定格的画面。少女眼角的泪痕,如花飞扬的袖口,江南四月的庭院,草长莺飞,朝露润湿了伊人的裙角……是应有故事的,只是我们无从知晓,唯有久久凝视着精细的笔触去遥想。

这样也好。

开始便已结束,相遇即是离别,这不仅是观者的感受,也是剧中人的命运。走过匆匆岁月,好不容易于茫茫人海中相遇,惊鸿一瞥,只够记住彼此的面容还未有相拥的温度,那人就再难觅踪迹了。

这倒是取了另一种意境,虽然凄清,却没有“纸醉金迷”的颓废、迷乱。我始终欣赏不了太萎靡的情调,所以杨凡的《游园惊梦》里,宫泽理惠的扮相再美,在我眼中也是被封建社会蹂躏成了残花败柳,身上飘着浓郁香水味夹杂***味的女人。绘本中那些清澈、羞涩,却决绝深情的女孩更让人心生爱怜。

任何事情,如果真正的心甘情愿,便能变得简单。恰恰是最简单的感情,不知所起,却能一往而深。

《牡丹亭》本不是悲剧,更不颓废,不萎靡,杜丽娘是追求自由,追求爱情,并为此至死不渝,死亦不渝的典范。缘何后世的创作者都偏爱醉生梦死的情怀,做人生如梦的感慨?

所以,我喜欢这本《游园惊梦》,掩卷之后,给我一份干净的心情,借着画面中美好女子的衣襟碎花,勾起一些被繁琐庸碌的日常生活吞没的思绪。

人生其实并不若梦,许多人的生活匆忙得来不及做梦,如同没有留白的国画,太实太满,梦幻无容身之所。如果梦,不是迷梦,真是倾情眷顾、心甘情愿的憧憬,像杜丽娘一样纵情一次又何妨?

“生虽可恋,而能与长情人一同羽化而去,已然无恨。憾哉?幸哉。”

浮生若得一梦,便可死而无憾。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