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Resist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抵抗知识产权》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3:15:34
  • 56

这是一本在现今全球化的背景下,对知识产权制度的批判之作。

作者在前言中指出现今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不断加强,保护的客体不断扩展,而且,知识产权保护通过WTO的TRIPS进一步变得全球化。

作者认为,知识产权制度的全球化,并不能帮助实现联合国的新千年发展议程,反而帮助了发达国家通过立法的方式向发展中国家“抽税”。

信仰新自由主义贸易模式的发达国家,在国际层面到处游说,或者主导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制度建设,完全不顾其他国家对于其“生物殖民主义”的批评。

有推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就有反对的,因此全球范围的“抵抗”知识产权也应运而生。

事实上,从全球来看,国家间从知识产权制度获益是不平等的,当然,这个世界上肯定没有绝对的公平。但是如果这个制度威胁到了贫穷国家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忽视了大多数人可支付药品的价格,那么,知识产权制度遭到南方国家的抵抗就决不是偶然的了。

本书的特点不仅在于展示了抵抗知识产权在各个领域的具体表现,而是作者试图寻找出一条有别于当前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形态的另一条道路。正如书中提到的那样:一派历史学家回顾过去并且思考,如果我们当初选了另一条发展之路,现在又会是怎么样呢。

不谈过去,我们面向未来,在数字时代,沿着公司这一思路走下去,少数公司组织将会垄断控制各种资源。那么,在利益之外谈信息分享,就是乌有之乡了。毕竟财产+权利,这些词都太有正义性了,太强大了。

下面简要的介绍一下本书的各章内容。

第一章 公共领域

公共领域有很多不同的概念。比如我们说,实效的专利,就进入了公共领域。因此,知识产权的公共领域的定义是在国家管制下的为更便利的在有组织的公众间传递信息。

这里面有个新词叫“有组织的公众”。

梁文道曾经说,互联网却为我们带来了一个既非公亦非私的第三空间,它介乎二者之间,混淆了公私的区别,捉摸不定、边界不明。

事实上,有学者就指出,公共空间也是分层的。可以分为有组织的公众和无组织的公众。

有组织的公众就是***可以代言的那一部分人。***代表这些人与私营企业进行管理/对话/交易。

无组织的公众就是不一一种声音行事,不是***机构可以代表的那部分人。

人民这个概念,当初是英国议会想出来对抗王权的。因此只有界定了公共领域,才有有效的抵抗知识产权。

第二章 所有权政治

这章讲的是软件带来的垄断。作者认为,发展中国家在本国民族工业充分发展之前,以TRIPS为代表的知识产权制度实质上只对北方国家有利。

作者在这一章给出了软件业的一个发展替代思路,就是开源软件。如今开源软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并迫使某些软件垄断企业公开了部分源代码。

第三章 我要我的音乐

作者说,打击盗版mp3实际上是传统唱片行业不能适应新的信息时代的反映。过去唱片业红火的时候,他们寻找挖掘新人,然后包装,出唱片,开演唱会,引得粉丝无数。当时唱片业的盈利点在唱片上,这一行业养活了很多相关的从业者。这种营业模式,其实不是以艺术家为中心的。艺人的收入只占总收入的2-10%。而且这种模式遏制了没有进入唱片公司的艺人的发展。

然而,数字时代的到来,大的环境已经改变,不适应传统唱片业的发展了。因此唱片公司游说立法机构,用版权保护的方式,打击mp3。

想想我们欣赏的品味是谁给培养的?原来大多数是唱片公司主导的。

打击mp3盗版,其实阻碍了艺人和大众的直接交流。而且,作者指出,分享音乐是人类的本能。

对于唱片业的另一种可能性,作者认为应该建立以文件共享为理念,以艺人为中心的新的音乐公司模型。或许艺人可以以提供免费mp3作为现场演出的一种宣传手段。

黄舒骏最近的发言颇能支持这种观点,他认为,原先有的已经摧毁了,实体唱片行已经几乎消失殆尽。销售数字已经不是一件可以拿来做参考的事情,透过互联网互相了解得到共鸣的某些参考数据,你也可以大概了解你自己创作是在什么位置,而最后应该是回到现场演出去得到最后落实。即使是互联网这么发达的一个时代,他也愿意花钱,去听你做一个表演,这是可信的。

第四章 道德化的语言

在这一章,作者提出专利法必须反思,平衡人权与产权。为什么?发生了什么?

原来当年南非艾滋病盛行。南非想用平行进口的方式,买点便宜的药品。结果遭到大的药物公司的反对。

很早年以前,这些药厂在***的主导下,花纳税人的钱做了很多研究。后来这些药厂逐渐发展成了垄断公司,并且用知识产权的逻辑说话—如果有威胁到药厂的垄断地位,那药厂就不再投钱创新了。

事实上,美国也从加拿大平行进口药品。英国和荷兰的8-10%的药品是平行进口买的便宜药。药品专利的保护似乎要在这个星球上割出一条健康的鸿沟。

健康权是人权,不能受制于知识产权。事实上作者不是要主张灭了知识产权,而是要寻找到平衡点,走一条中间路线。

作者提出了以下几点来挑战这个星球上最富有的公司联合体的权力。

1组织各种活动,挫败大公司的阴谋;

2人权的概念有助于抵抗经济驱动的知识产权的范式;

3艾滋病人成了专利的牺牲品;

第五章 人体专利

2000年,英国有个人申请了一份奇怪的专利,作为一个行为艺术。他将自己申请了专利。他说,他是独特的,属于他自己的。他不希望有人利用他来开发商业产品。

这个行为艺术表明了人们对于将人体组织申请专利的忧思。

70年代,美国专利法定义的产品是,使用原材料或制备料赋予新的形状,数目,特性或其组合。顺着这个思路,活物也被视为了原材料。

80年代中期,巴布亚新几内亚的hagahai人在一些药品的诱惑下,把血卖给了美国一个人类学家。后来,从他们的血里提炼出来了一种白血病的抗体。药厂给这个部落的人的细胞株申请了专利。

这就出现了一种状况,拥有这种血液的hagahai人的基因材料产权却不在他们手里。

之所以能发生这种事,是因为西方中心主义在作祟。这个后面还要探讨。

因此作者说,让科学家将人体视为待开发的处女地,然后开发出带有商业价值的产品的这一意识形态必须废除。

对于这一现象的抵制,作者也没说太多,这正体现了现实。就是确实少有有效的反抗机制。期待国际民主运动改变这一现状。

第六章 传统知识和知识产权

这章接着上章说,揭示了西方中心主义的观点。

我们知道,凡是能被授予知识产权的,一般需要是要适用的,新颖的,和非显而易见的。传统文化存在于土著社区,应该是显而易见的阿。

与西方人认为他们发现了新的血液一样,土著人的传统文化也被西方认为是待发现的宝藏,这种宝藏提供各种原材料,供西方加工成有商业价值的产品。

这是殖民时代留下的对人的双重标准。土著人们会最终发现,他们世代沿袭的传统文化,最终有一天会不属于他们,因为产权已经被西方夺取了。

当时美国人西进的时候,他们可以对其发现并占有的土地宣布产权归属。对于土生土长在那片土地上的印第安人,他们认为那只是碰巧逗留在这片地上罢了。就像经过这片土地的野兽一样对待。

这种认识割裂了印第安人对他们土地的联系。顺着这种逻辑,土著人和他们的文化也被割裂,被所谓的知识产权保护起来。这就造成了文化掌握在产权人手里,而不是掌握在创造这些文化的创造者(土著人)手里。

因此,作者认为现有的知识产权制度不能很好的保护传统文化。作者考虑要明确文化归属,但不将文化私有化。在保护传统文化上面,土著族群占有道德高点,或可选择惠益分享的原则处理传统文化。

好了,这本书就介绍完了。这本书的优点和缺点都很明显。就是它的涉猎广泛。作者在版权/专利/植物新品种/传统文化领域都有较深的研究,但怎奈每个领域其实都很深,在一本书中,很难将其全部包括。当然这本书的最重要的特点是在知识产权制度以外提出了另一种可能性。虽然这些可能性都还不成熟,但是站在制度之外看制度,会让我们对现在的知识产权制度及其全球化有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