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逝去的武林《武术不是广播体操》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3:15:10
  • 87

真正的武林是什么样子?虽然影视和小说里已经有了无数种讲法,但看了李仲轩《逝去的武林》,才知道,一直以来对武林虚言和想象的成分如此之多。而更糟糕的是,这种虚言和想象,竟然不比真实来的更精彩。

话说清朝灭亡后,民间习武的禁忌被打破,为解救民族危机,孙中山、冯玉祥等政界领袖提倡武风,甚至直接在武馆任职,中华武学呈现出一个高峰期,其中形意拳一门风光无限,代表着武术实战的最高水平。

而笔者李仲轩先生年轻时,先后拜入三位形意拳大师唐维禄、尚云祥、薛颠门下,后退隐几十年,未曾受过武术表演化和商品化潮流的侵扰,他所见证的三位大师的生活、功夫造诣,令人窥见了原汁原味的中华武学。而所谓原汁原味的中华武学,正是道出了武术和道学上的无限进境。

比如唐维禄曾讲 “你凶我怂,你怂我更怂”。说的正是个人在私人恩怨上可以怂一些,不要卷入人我是非,于是才更有时间来一心一意练拳;并且在练拳上,没有适可而止的事,永远要更加精进。

当然,除了报效祖国,在拳法上多加练习,人的性格都会变得沉稳谦和,皮肤质地都会因之改善,正所谓水处卑下。确实,少年气盛不自知,只有多加练习,才会有黙如惊雷的修养。当然,在练拳的时候不能有一丝的杀气,否则造作杀心去练拳,人会陷于愚昧。所以说到底,练拳不单纯是练拳,更是练周身的敏感,力量的控制,气息的吐纳,从而检点发心。

李仲轩老人一直对自己的师傅感恩不已,他讲人太容易动摇,而这世上没有几个天生的好汉。于是师傅就是那个能给你做主的人,激发你的自觉之心,而只有自觉才能有进益。当然,爱自己的师傅,在李仲轩看来,也要保持距离。太近,就少了刺激身体反应的那个强度;太远,就不能学到全部的精华。

李老的文字中,满是譬喻,在他看来,万般佛理、禅机皆是拳法。比如说,形意拳,讲究象形取意。先开始练拳,要找天地辽远的宽阔处来练,取个借景生发广大之心的意头,待到心胸开了,那么任何弹丸之地,都可以练拳。心胸已开,不再依仗外部世界。画画的人,有个意思就可以动笔,不用想得太明晰太清楚,如果什么都叫真,脑子会上火,出来的东西也容易死板。有意念,顺笔而发,好诗好画都由此来。

当然这种譬喻都不及李老在通篇埋下的唏嘘伏笔。书里怪话多。但正像李老讲的:怪话就是真话,怪话多有劝世隐情。

所以这样看来,读《逝去的武林》其实要琢磨,琢磨书里的怪话。而这种琢磨也正是李老强调的“悟”,不光要脑子悟,还要身体悟。虽然文字不若武功,不能读着读着就搭上手。但是从心法上来看,为文为武,两回事说到底是一回事。而心法是不外传的,于是李仲轩老人也只能写的含蓄了。

又话说李仲轩晚年隐踪藏迹,曾先后在中科院的某研究所,西单某电器行给人看大门。如此情景,正像老人自己在文章中的一个譬喻一样,“剑挂在墙上,自然地倾斜,犹如北斗七星斜挂在天上。”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