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The Myths of Innovation《The Myths Of Innovation》笔记与讲稿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3:14:23
  • 73

创新一直是人们难以理解的问题,歌曲怎么写出来的?为什么莎士比亚等人有如此强大的创造力?本书作者有一次跟一帮主管、商业经理一起参观google,发现很多人都对创新有误解。比如对“创新来自何处?”,人们认为创新有简单的触发机制,希望看到有形的、专门负责创新的机关,而这种认识显然是错误的。

这本书揭露了十个常见的对创新的误解,所以它取名为《创新的神话》。作者Scott Berkun,1994-1999年他在微软的IE开发组工作(浏览器大战最火热的那几年),2003年辞职出来做专职的作家和培训师。

这本书读起来比较有趣,因为里面穿插了大量的故事,比如下面两个故事就可以大概为我们勾勒出创新的一些规律。

1.牛顿

关于创新的最有名的传说大概就是牛顿坐在苹果树下,被一颗苹果砸到脑袋上,从而发现了万有引力。牛顿是否曾经看到苹果掉落,这个已经无从考证了,但是它肯定没有被一块苹果砸到过脑袋。因为最开始这个故事是说牛顿看到一个苹果落在面前,而二十年之后,故事变成了苹果正好砸到他的脑壳上。

为什么这种说法得以流传?因为人们喜欢听到简单直观的原因,而且人们喜欢为天才的发现赋予神奇的色彩。

另外在牛顿之前,科学家对万有引力已经有所研究,牛顿的贡献是以数学为语言,第一个提出了系统化的理论(《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

2.古腾堡

现在来看,古腾堡(1400-1468)是历史上最重要的人之一,是西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人,他的发明导致了一次媒界革命,他使得人们能够自由地接触到知识,迅速地推动了西方科学和社会的发展。

与此对比,中国宋代就发明了活字印刷,为什么没有大规模普及?首先中文不是字母文字,它有几千个汉字,而不是26个字母,这使得印刷系统很难制造;另外古腾堡的印刷机发明出来就满足了一个需求,就是印刷圣经,在西方即使是平民也有这个需求,不识字的人也可以看版画,而中国没有这样的需求环境。古腾堡发明印刷术五十年之后,1517年恰逢路德的宗教改革运动,对书籍、印刷品的需求又大量增加。实际上,如果没有古腾堡的印刷技术,新教改革很可能与之前的宗教改革一样成为泡影,新教也得益于他的发明,才能将自己的教义传播给大众,他们把新的教义转换成方言,配上版画,向民众推广各种思想。

从这点上可以看出,一个成功的创新远远不是一个好主意或者一种新技术那么简单,他还有很多的影响因素,比如文化。

从技术上来说,古腾堡也不是从无到有发明印刷术的,而是将当时已知的许多不同的技术有效地组合。

最后,创新者一般没有宏大目的,古腾堡只是简单地想要以此维持生计而已,当时他的影响并不大,人们对他的认知与我们今天大相径庭,关于古腾堡的生平中只有很少是确切可知的,今天的古腾堡像都不是按他的像貌画的。

然而长远来看,他的发明却改变了历史:麦克卢汉从媒介的角度解释印刷术的意义,著有《古腾堡星系》,认为印刷术的发明标志着人类社会的第二个主要阶段、即文字印刷传播时期的开始(麦克卢汉根据人类历史上占主导地位的传播方式手段的演变,将其分为口头传播时期、文字印刷传播时期以及电子传播时期);宗教改革对于整个西方文明的意义也是非常重大的,是近代四次革命中的第一次革命。

一、创新就是灵光突现(The myth of epiphany)

为什么苹果和牛顿的故事广为流传?

因为这体现了人们对于创新的一种解读需求:人们希望能得到明显、直观、易理解的创新原因,而不希望去了解创新后面的复杂过程和路径,去了解获得创新需要付出的艰苦工作、风险、和个人牺牲。

另一方面,所以当真正的转折点出现的时候,创新者在这一刻收获了巨大的惊喜,所以他们会把这一刻神化。

而且这种误解还有宗教渊源,基督教认为,上帝是宇宙中唯一的创造者,创造都是神赐的(比如茨威格在《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对韩德尔创作《弥赛亚》的描述就是这样)。

创新不是运气,没有意外,关于创新的故事一般都忽略了背后付出的努力——比如牛顿花了20年时间研究引力。牛顿本身是个奇特的人,他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观察这个世界(他为了研究眼球,曾经把针扎进眼睛),他花费了很多精力去观察平凡的事物,所以他才能看到不凡的苹果的掉落。

总之,那些 “魔法时刻”在创新中只起到了辅助作用,而不是最重要的催化剂。这种魔法时刻不是目标,而且大多数创新都没有经历这样的阶段,如果它出现的话,也是一种结果,所以不要花时间去追逐它。

重大创新后面总是要靠大量幸苦工作来实现,所以成功的企业家从不等待苹果砸脑袋,而是去工作。

这章的另外一个论点是“点子永远不是独立存在的”。

想想这些东西,它们依赖于什么。任何看起来重大的创意都可以无穷无尽地往下细分,分成已知的小创意。比如键盘,英特网,手机,GPS。

创新是关于问题的,而不仅仅是一次性的答案, 所以它可以被重用和组合,去解决另一个问题。现代社会中,重大创新是非常复杂的,需要花大量时间来实现、协作、让用户接受、商业化等等,创意只是其中很小的一步。

二、完美的历史(We understand the history of innovation)

从历史中得来的关于创新的观念是有很大偏差的,因为时间会极大地改变我们对事物的观念。

比如罗塞塔石碑,它只是普通工匠打造的一个歌颂国王的石碑,但今天却陈列在大英博物馆中最显赫的位置,这是因为这块石碑刻有三种不同语言版本,使得近代的考古学家得以有机会对照各语言版本的内容后,解读出已经失传千余年的埃及象形文之意义与结构,而成为今日研究古埃及历史的重要里程碑。

如果我们现在去北京某个地方挖个坑,埋个破旧的山寨手机在里面,说不定百万年后也会被外星博物学家挖出来,作为“地球人类研究”的重要证据,他们会把这手机放在玻璃后面精心保护,称之为“历史上著名的‘北京人手机’”。

所以,我们今天看起来传奇一般的创新,在其产生的年代,很少一开始就被别人接受,包括凡高、爱因斯坦、乔布斯等等。

而且,历史有无数路径,历史中记录的只是存活下来的一条,许多人物和故事都已经堙灭在时光之中。

即使对于那些成功存活下来的创新,我们通过历史得到的,也是一个看起来非常完美的假象,它将创新进行了某种包装和扭曲——在我们看来,创新仿佛都有着平滑的发展曲线,创新者对于自己在做的事的伟大意义都有着清晰的认识、有明确的目标甚至使命感(而在真实的历史中,古腾堡发明印刷机为了养家糊口,马化腾曾经想200万卖掉腾讯,google也差点卖给了雅虎),所以我们往往把它们看作神奇的、不可能的事情。

这些大多都是事后之明而已。

三、创新有方法(There is a method for innovation)

这里的方法指的是研究自然科学中研究中所用的那种系统的确定的方法,类似于化学实验,这种方法是可重复的,步骤不变则结果不变。

这章主要是讲创新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创新不是方法,创新是有风险的。在你找到一条可行的路径之前,要在有无穷的可能之间艰难抉择。

他列举了创新面临的挑战:

1. Find an idea.

2. Develop a solution.

3. Sponsorship and Funding.

4. Reproduction.

5. Reach your potential customer.

6. Beat your compe***s.

7. Timing.

8. Keep the lights on.

四、人们喜欢新想法(People love new ideas)

几乎所有伟大的创新在其初期都不被接受。

大众恐惧创新和改变是有其道理的,从博奕论的角度来说,这种策略是最优的,因为尝试创新需要成本,这成本甚至很昂贵(想想人们为什么知道无毒蘑菇和有毒蘑菇的区分,还不是因为有一些不怕死的前辈为了发现什么蘑菇能吃而英勇的献身了,悲哀的是,我们甚至不知道他们的名字……)。所以做创新者是非常危险的,他们是先驱,是在为大众将好的想法和坏的想法分开。

人们本能地恐惧改变,人们喜欢那些已经被证明可行和有益的事情。而创新与人的这种天性相冲突,潜在的好处越大的创新(比如带来世界和平的方法),风险也越大,越难让人们尝试。

创新者最常听到的负面评价是:

· This will never work.

· No one will want this.

· It can't work in practice.

· People won't understand it.

· This isn't a problem.

· This is a problem but no one cares.

· This is a problem and people care but it's already solved.

· This is a problem and people care but it will never make money.

· This is a solution in search of a problem.

· Get out of my office/cave now.

所有这些负面评价都可以映射到一种或多种背后的原因/观点中:

· 自负/嫉妒Ego/envy: I can't accept this because I didn't think of it.

· 自尊和政治Pride and politics: This makes me look bad.

· 恐惧变化Fear: I'm afraid of change.

· 资源有限Priority: I have 10 innovative proposals but resources for one.

· 懒惰Sloth: I'm lazy bored and don't want to think or do more work.

· 安全Security: I may lose something I don't want to lose.

· 利益Greed: I can make money or build an empire if I reject this idea.

· 挑战了既有观念Consistency: This violates my deeply held principles (no matter how absurd outdated or ridiculous they are).

挫折+创新=企业家

创新者拥有更少,但可以失去的东西也不多;守成者拥有更多,但创新时冒的失去的风险也更大。突破性的思想者和新公司之间有天生的关联,创新者需要激情,也需要信念(这使得他们可以做出牺牲)

但无论如何,创新者最终必须让消费者也相信他所相信的,如果钱不够了,还需要让投资人相信。

另外,“超前的创新”这种说法有问题

①它假设创新有一个固定的时间,被排放在一根时间线上,这是完全错误的,是以创新为中心来解释人们的生活(应该是人们的生活引发了创新)

②它忽略了创新的外部条件(比如传播条件),创新并不会自我售卖,其实它传播得相当缓慢

五、独立的发明家(The lone inventor)

目前,大家公认的电话发明人是贝尔,他是在1876年2月14日在美国专利局申请电话专利权的。其实,就在他提出申请两小时之后,一个名叫格雷的人也申请了电话专利权。在他们两个之前,欧洲已经有很多人在进行这方面的设想和研究。早在1854年,电话原理就已由法国人鲍萨尔设想出来了,6年之后德国人赖伊斯又重复了这个设想。

汽车、飞机也都有类似的故事,现在我们公认的发明者,其实都不是独立做出发现的,他们的主要成就是做出了实际可用的东西,并成功推广开来。

六、好主意难寻(Good ideas are hard to find)

创新的雏形很少令人惊艳。

所以不要妄自菲薄,坚持下去。

这章讲了如何产生想法,比如头脑风暴等,以及什么阻碍我们产生想法。

七、老板更懂创新(Your boss knows more about innovation than you)

这章主要讲了管理和创新之间的冲突。以及在企业中什么东西可以促进创新,老板应该怎么做。

可以参考创新管理书籍。

八、好主意胜出(The best ideas win)

前面说过,创新的最终结果取决于很多因素,从人类学的方法来看,创新的传播速度取决于心理学和社会学,科技的威力在创新的传播中起到的作用比我们想象得小很多。所以有“好”点子失败而“坏”点子流行的现象存在。

比如为什么键盘是现在这种QWERTY排列。最初,打字机的键盘是按照字母顺序排列的,但如果打字速度过快,某些键的组合很容易出现卡键问题,于是授斯发明了QWERTY键盘布局,他将最常用的几个字母安置在相反方向,最大限度放慢敲键速度以避免卡键。这种排列其实是非常没有效率的。

后来计算机代替了打字机,卡字现象不复存在,但历史习惯的原因使这种键盘一直沿用至今。科学布局使打字输入速度成倍提高。但是几乎没有人愿放弃自己弹指如飞的柯蒂式指法,再去重新适应什么新式、高效的键盘。

在技术演化研究中,这种现象就是所谓的技术路径锁定,比如以微软的windows为核心的产品生态环境。

创新者通常考虑“优点”,但这优点在得到检验之前,通常是抽象的,然而创新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它的优点必须是具体的

影响创新传播的五大因素

1. Relative advantage比较优势(优势是相对的,要考虑可感知优势,从消费者的角度考虑,而不是从创新者自己的角度)

2. Compatibility兼容性(转换成本,与消费者在各方面的兼容性).

3. Complexity复杂性(学习成本)

4. Trialability尝试成本(样品、赠品、演示)

5. Observability可感知性(优势是否明显突出)

而且单纯的功能上的“好”,也不是总是好的,因为人们接受新事物需要一个过程。所以太过复杂、太过激进,太过超前的创新,会让学习曲线很漫长,也就是易用性不强,很难被人接受。

所以功能性和易用性是竞争的,它们之间有一个交点,那是最适合的状态。

九、问题和解决(Problems and solutions)

18世纪,炼金术被认为是最重要的科技挑战,很多优秀的头脑,包括牛顿、培根、波义耳、莱布尼茨,浪费了数不清的时间研究魔法石(Philosopher's Stone)这种不可能的事情,想要把石墨变成黄金。

牛顿的错误在于选择问题,而不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它的选择从一开始就把他放到了失败的境地。很多准创新者也犯了同样的错误——在着手解决问题之前,没有花时间探索和理解问题。

牛顿这样聪明的人,也曾在创新的死胡同中徘徊数年,我们又如何分辨可能和不可能?即使可能,又如何知道我们有足够的才能和热情去完成它?

这章主要讲了我们如何避免去做发明炼金术、永动机这种的事情。

当然,这种判断是有其时代局限性的,当下的经验判断更多的着眼于我们有限的一生,它不是绝对的说什么事不可行,而是一种风险判断。时间会将不可能变为可能,比如炼金术,到了现代,核子物理向我们展示了元素完全可以被制造出来。

十、创新总是好事(Innovation is always good)

创新的本质是问题解决。而问题解决有一个基本的规律,就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总是会带来两个以上的新问题。

这种认识是有深远根源的,在很多神话中,创新都有其代价,比如为人们带来火种的普罗米修斯,自身就遭到了宙斯的惩罚。现代第一篇科幻小说,雪莱的妻子玛丽·雪莱所作的《弗兰肯斯坦》,副标题就是“现代普罗米修斯的故事”(科幻文学中,技术异化、科技带来的灾难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创新带来危害的这种例子非常多,比如核武器等,棘手的是,我们并不能马上发现创新带来的问题。

比如DDT,用于防止痢疾,在植物和家禽身上使用,有很好的效果。但在上个世纪60年代科学家们发现滴滴涕在环境中非常难降解,并可在动物脂肪内蓄积,甚至在南极企鹅的血液中也检测出滴滴涕,鸟类体内含滴滴涕会导致产软壳蛋而不能孵化,尤其是处于食物链顶极的食肉鸟如美国国鸟白头海雕几乎因此而灭绝。1962年,美国科学家卡尔松在其著作《寂静的春天》中怀疑,DDT进入食物链,是导致一些食肉和食鱼的鸟接近灭绝的主要原因。因此从70年代后滴滴涕逐渐被世界各国明令禁止生产和使用。滴滴涕还成为中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催生婆。

又比如电冰箱用的氟利昂,对大气层的影响,也是过了很久之后才发现。

总结

就我的理解,创新的本质在于协助成功解决问题。创新并不是复杂的、魔力的事情,它就是问题解决。

从物种的角度,它实际上是智慧生物的存在方式,是我们与动物的区别所在,如果没有创新,我们不会是今天这个样子,想想石器、农业,工业,我们不断面对着自然和自身制造出来的困难,所以必须不断地创新。这是我们作为一个物种,要一直存活下去,而且还要越活越好的根本要求。(例:核武、冷战和环境污染已经对人类构成了相当的威胁,《增长的极限》、《第五项思考》这类思想创新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

从系统的角度来看,创新是任何组织的动力源泉之一,所以创新管理是现代企业的重要课题,进一步的阅读可以参考创新管理书籍。

从社会进步的角度来看,创新是一种新老交替。第四章举了例子,说明旧的创新者将失去创新的动机,将变得保守,将成为既得利益的维护者,在维持一段时间之后,被新的创新者取代,有新生,有死亡。

以上,我认为创新是生命和进化的本身要求,我们作为年轻人,处在最适合创新的位置,本身负有创新的责任。

当然,处在可以创新的位置也并不是说非要去做,稳定与创新都是有其意义的,除了一些特殊的领域(比如文学,创新是文学本身的一种内在取向)之外,绝大多数人在绝大多数时间是不会去创新的,而且创新有大有小,最终全凭个人选择,须知创新在具有潜在收益的同时,也必须承担风险。

读书会讲稿:

http://www.slideshare.net/zyadvanced/ss-1312553

大纲:

http://www.slideshare.net/zyadvanced/outline-of-the-myths-of-innovation

ps.

传到slideshare上之后,从related中发现本书作者berkun把他在google演讲时用的ppt也传到了上面,结合视频看看也不错:

http://www.slideshare.net/berkun/the-myths-of-innovation-218917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6gaj6huCp0(河蟹醒目,请骑马翻墙)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