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德川家康《群鸟争啼我自静,只待时来霸林音 ——浅谈司马辽太郎对家康性格的历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3:13:12
  • 88

德川家康,这个在日本历史上争议颇多的人物,日本人不喜欢他,觉得他胆小懦弱,狡猾世故。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日本人的国人性格正是如此。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日本人不喜欢德川家康的本质乃是,每个日本人的身体里都住着一个德川家康?

德川家康结束了日本的战国时代,奠定了江户幕府长达三百年的统治基础,到底是什么样的作为使这个人人心目中嗤之以鼻的隐忍懦夫成为了一个霸王,并在他的统治基础上,日本人的国人性格也就此练就呢?司马辽太郎给了我们一个答案。司马辽太郎的《德川家康》并没有更多着墨于人物的心理和语言的描述上,而是从仅仅从家康的一生的遭遇和行为中,用一种具有历史性重述的角度,为我们绘制了一个立体真实的霸王家康。

曾经有人问德川家康:“杜鹃不啼,而要听它啼,有什么办法?”德川家康的回答是“等待它啼。”但是问题是,杜鹃为何不啼? 家康说“等待它啼”,其实是在等“它啼”的时机吧。一旦时机来到,啼声自然传至数里之外,并可啼叫不已。如此看来,德川家康在多舛的命运中的隐忍并非卑懦,实在是一种高明的策略。难怪著名史学家柏杨先生说:“等待……坚强的巨人把它作为跳板。日本战国时代,英雄豪杰辈出,只有德川家康深深领悟到这个由弱变强的奥秘。”真正可以谓之“群鸟争啼我自静,只待时来霸林音”。

当然,这个“待时”自有家康的韬光养晦。

在司马辽太郎的笔下,我所读到的家康,首先具有坚韧超凡的忍耐毅力。流寓他国时,他忍受着今川家的辱骂和轻侮;新婚之后,他忍受着骏河妻子的高傲和无礼;更在后来一度忍受着信长的利用和杀子之恨。如果说,少年时代的隐忍可以视为年少无依的一种无奈,那么后来的缄默可就令人匪夷所思了。综观他的一生,或许我们可以这样评论:早时不幸的寄人篱下的确是他不得不忍的理由,但是随着年岁的增长,他对一切不公平之事的忍耐则是一种自觉的策略。他要让人捉摸不透。不管是对织田信长,还是对自己的部下,他要让他们看见的是一个为人质朴、行事谨慎的家康,而不是一个深藏不露的将才。

家康具有沉着冷静的决策能力。桶狭间一战,使织田信长一跃而起;而今川义元战死,今川家就此败落。妻儿在今川家作人质的家康与织田军对峙起来,开进了祖上留下的城池——冈崎,并一如既往地忠诚于今川氏真。当他建议氏真,让自己做先锋以攻打织田时,氏真却继续寻欢作乐,由此,他认清了今川的形势,认定氏真是个昏庸主君。他才开始向今川讨要人质。在此前后,家康开始回应信长的同盟邀请。他一生决策谨慎,鲜有莽撞出兵,虽然,在武田信玄发动的“三方原会战”中,家康不自量力,草率出兵,但是,在司马辽太郎认为“对于他后来的人生,这次败北不如说是一次重要的胜利”。司马辽太郎当然不是用此说法耸人听闻。武田信玄是家康至为崇拜的一个人物,对于资质平庸的家康而言,能够跟偶像一决胜负,或许,即使失败,也可以受益匪浅。司马辽太郎说:“家康的禀赋不如信长或秀吉,他总是拼命地从亲身经历中揣摩、学习,用无数的经验教训彻底改造自己。正是如此,对他而言,失败远远比胜利更为深刻且有意义。”从长久的历史来看,司马的评论确是中肯。但是,我想,当时家康的确切想法谁也无从得知。他的鲁莽失常是不是他的某些疯狂因子或是某种野心作祟无从考证,或许也是他经过冷静地思考之后的一番决策。他到底想得到什么,或许不止于经验教训。因为,司马也说,他的这种疯狂一生也仅有一次。那么总不会无缘无故吧。

融通逢源的正直忠诚是家康得以服众并取得敌人赏识的一个重要原因。家康新婚之后,回乡探亲,一位插秧的落魄家臣回避了他,家康并未责怪他,反而说:“难为你了。”此事一经传遍,冈崎人深受感动,认为主君如此善良,能够关怀下属,正是三河人的希望。在所有人看来,今川衰落之后,家康对峙信长,纯是因为他太过忠诚于今川骏河。当有人劝说他夺回冈崎,他却说:“并未得到今川大人的允许。”连敌人武田信玄也暗自佩服:“三河小子不仅善战,更忠心耿耿得如同呆子。”织田信长担心家康之子信康骁勇善战,威胁于自己的势力,于是用了一个借口,命令家康杀妻弑子。以致家康每每想起信康总是涕泪感慨。但是就是这样的事情,他对信长依然没有贰心,竭尽全力帮助信长扩张领土,并在双方协力打败武田军之后,对信长更是服侍周到一展赤诚之心。当时信长处在家康的领地,家康却宁愿花费比出师百万更多的精力去讨好信长,在众人看来,这样的忠诚之士当然值得他的家臣为他赴汤蹈火。司马有言:“家康身上正具有然让人典身卖命的重要天赋,这使得冈崎武士愈发对他寄予希望。”

唯才是用的明君风范,是德川家臣能够誓死效忠的根本原因。司马辽太郎说:“德川家康曾说,‘部下过失,一概故作不知。只要唯才是用,就能成为股肱之臣,著不朽功勋。’一般说来,主君对人臣往往会因主观情绪,或怨憎侧目,或偏爱褒奖,但更容易猜疑自己的手下。自古以来,能不失偏颇地对待臣子而终其一生的君王少之又少。而家康一生始终贯彻着‘故作不知’的人生态度。对于曾经背叛自己、举事造反的部下,家康竟能既往不咎,宽以待之,恢复他们原来的职位。待到家康羽翼渐丰、武运亨通后,这些人都成了他最忠实的家臣。这一点可能就是家康的非凡之处。”这几句评价的确是家康作为一个霸王所应该有的风范写实。司马的书中,偶尔会综观家康一生,从他一生的作为和遭遇中给出真实客观的评价。家康的家臣酒井忠次在家康弑子的事情上,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事实上,忠次对信康早有满腹怨言,曾经数次在战场上暗自诅咒这小子战死。当他知悉信长想让德川家关押信康的时候,忠次的计划十分强硬,他对信康采取了猛烈的报复。在他的计划下,信康被杀。信康是家康至为喜爱的儿子,心情可想而知,但是,家康没有因此而对忠次耿耿于怀,变相报复,而是有意忽略了忠次的仇恨,继续重用忠次。部下石川数正恃才傲物,说话行事狂傲不羁,但是评论常常一语中的,入木三分,有时也会令家康非常尴尬而下不了台阶。如果是一般君主,石川数正铁定在劫难逃。可事实相反,家康对待他一如既往。虽然后来他因为多疑而叛离了家康,但是他在家康麾下时,从未受过冷遇。

所有上面提及的——坚韧超凡的忍耐毅力,沉着冷静的决策能力,融通逢源的正直忠诚,唯才是用的明君风范——家康作为一个领导者,的确是应该具备的,他做得也非常好。但是如果只是单单从他个人这个“霸王”身份而言,这些可能是正常之事。如果放在日本战国时期及其之后的历史,我想,家康所具备的这些领导才能,就不能让人妄下评断了。一个人,在战国时代,非天赋异禀不能成事。家康没有势力,没有创新,不仅如此,在很多人看来,他卑怯懦弱,可就是他,改变了日本的历史。而且,“当时的权利阶层认为他值得依赖,并推崇他成为统一全日本的王者。” 作为一个弱者,德川家康所具有上述四点无疑证明了他的非凡之处。坚韧超凡的忍耐毅力使他在面临无数个人生抉择之时能够按捺住内心的狂乱、悲苦和茫然,而正是这种毅力,使他有足够的时间平静下来,分析形势,以做出正确的决策。也正是这种毅力,让他人误以为他的正直和忠诚,还有明君作为。他不是不思考不言,而是还没有适当的时机。一旦时机来临,他就会紧抓不放,利用一切有利形势,采取主动,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彼时,他自可傲视群雄,雄霸天下。这正是我所说的“群鸟争啼我自静,只待时来霸林音”。他懂得审时度势,懂得模仿学习,虽然无能创新战法和布阵,但是只要经他学习过的,他都能应用到极致,使其发挥最大的功效。有时,他会不惜任何代价,来换取经验教训以警醒自己。

想想日本人的处世风格,就会发现,其实,每个日本人的身体里都住着一个德川家康。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