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导演功课《关于导演功课的笔记~》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3:12:41
  • 70

艺术家的任务是把最简单的技术学得完美,而不是去学太多的技术。如此才可以使困难的事变得容易,容易的事变成习惯,习惯的事因此可以变得更加美妙。

安东尼·特洛普:“没有故事要说的人是最快乐的。”然而没有人明白这故事为何没有说出来,还是到底就是——没有故事。搞得很头痛。

故事是主角在追逐他的目标时,发生在他身上的所有重要事件的演进。一个人不需要能看才能写故事,他需要的是能思考。这个对初写电影剧本的人来讲是个实实在在的导言。

剧本写作包括几个问题;主角是什么?(马梅没说是谁)(WHAT)

是什么在阻碍他获得这些需要的满足

如果他没有得到这些需要的话,他会发生什么事?

多简洁的概述!似乎小学生都可以轻而易举地理清这些简易的因果逻辑,然而又会难免会怀疑到它的指导作用的可行性。不可能不被质疑。马梅自己也是这么说。

马梅引用了爱森斯坦对蒙太奇理论的简明解释:透过一连串影像的并置,借着镜头之间的对立在观众心底所引起的反应,来将故事往前推衍。

“Between shot and movie”,导演应该把最重要的东西放在“场(scene)”上。

不用叙述文句就无法拍的部分一定是不重要的:观众需要的不是资料而是戏剧。它可以作为编剧者舍弃和取用哪些情节或者故事的标准么?也许它只是马梅在执导的同时得出的tips,但是值得大家去重视,而我是准备试用一次了。

电影和梦一样,都是一些影像的并置。并置,我一直没有太注意这个词汇,现在依然思考得一团浆糊。

他举出了一本Sigmund Freud(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The interpretation of Dreams》(《梦的解析》),布鲁诺·贝特尔海姆的《魔法的种种用法》,卡尔·荣格的《记忆、梦、映像》,并且提出了一个小问题:电影到底应该像梦像到什么程度才算是好电影?

丢弃“跟着角色走”的拍电影方法。我要依据这场戏的意义而不是这个场合的外貌,来陈述我对这个场合(事件)的看法。貌似整体意识处处存在。

是主角的目的让我们留在戏院的位置上。

绝对没有角色性格这回事,角色只是一些惯性动作的集合体。“角色”是一个人在追求他想要的目标时所采取的所有动作。

将观众放到与主角相同的境况去,让他们保持高度的好奇心去想: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

重点不是“故事发生在哪里?”,而是“这个故事要谈的是什么?”加以补充的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Stanislavsky)的话:我们不必要因为它们是陈词滥调而感到羞愧。

我们应该保留更多讯息:K.I.S.S标准让镜头Keep it simple,stupid.

不以角色。而是以动作来衍伸剧情,讲述故事。Alfred Hitchcock:American film are pictures of people talking.

不管是用笔或用剑,必须先思考哪一个离目标更近,就选哪一个,而放弃另一个好像比较可爱或有趣的点子,以及绝对得抛弃那些有“特殊个人意义”的点子。编剧的责任不是制造冲突或混乱,相反的是制造次序。单镜头承载的东西愈多,要表现的愈多,它的力道在剪接时会更弱。

麦高芬(MacGuffin)。马梅评价希区柯克的这个道具时说,麦高芬对观众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东西。估计希区柯克也会同意这么说,然而他还会说另外的一大堆,比如我们认为的麦高芬的起源是模糊的……但是大家用的时候都很积极……

要达到把故事说完了,没有故事可说的至福境界。

没人会注意电影里的招牌,招牌等于导演承认自己拙劣的设计(再次强调)电影导演的功课是借由不相干的镜头之间的并置来说故事。观众心底永远想知道的是:接下来回发生什么事?

用最直截了当的动词与副词就是一个导演教演员演戏的法宝。

你不必用对白来叙述剧情。 默片!

“导演,摄影机该摆哪里?”Re:“那里。”“把摄影机摆在能让故事继续下去,且镜头之间毋须有任何相关的地方。”

人物在舞台上将动作愈简单化愈好。所有导演都应该多多研究神话故事。选择电影镜头的艺术就在于不要急着让自己把故事说清楚。不用说明来开场,而是想办法让观众参与。

两个理由等于没有理由。

把电影拍得很美不是你的功课,你的功课只是将影片拍得与你的第一原则一样符合正确。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