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返老还童《荒诞的美丽,美丽的荒诞》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3:10:56
  • 87

在我们这个浮躁功利、什么都盛行注水的年代,连以前被人视为神圣的文学也难逃此劫。君不见如今每年公开出版的几百部长篇小说中,有几部是货真价实的?其中的不少作品,明明是短篇小说的材料,却硬要注水拉展成长篇,虚肿低劣无须多言。然而,文学史上有一类天才的作家,他不经意间写出的一个短篇,可能就是长篇小说的骨架,给后人的二度创造提供了多种可能。美国著名作家菲茨杰拉德的《返老还童》(直译《本杰明•巴顿奇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2008年,好莱坞斥资1.8亿,由著名导演大卫•芬奇执导,著名影星布拉德•皮特与凯特•布兰切特联袂搭档,将《返老还童》搬上了银幕,让人们重新认识了菲茨杰拉德这部短篇小说的价值。不过,电影《返老还童》更多地只是借用了原作和主人公本杰明•巴顿的名字,许多人物和情节是重新设计的,颇有“借壳上市”的味道。因此,想领略菲茨杰拉德原作的风采,还得去读小说。上海译文出版社新近出版的《返老还童》(双语版),满足了人们的这一愿望。

《返老还童》用奇幻的手法讲了一个在现实中不可能发生的故事:出生在美国南北战争年代的本杰明•巴顿,呱呱坠地时就是一个六七十岁的老头。于是,一连串不可思议的事情开始发生并贯穿了他“年代误植式”的一生。本杰明打小就对拨浪鼓之类的儿童玩具有一种本能的抵触,却与祖父成了好朋友,在一起一坐就是几小时,两人可以翻来复去地议论当天发生的沉闷事件。到了上大学的年龄,却因他的老年人长相被耶鲁大学毫不留情地拒绝了。这成了耶鲁有史以来犯的最大的错误。若干年后,当事业有成的本杰明人到中年,由于变成一副年轻人的模样又被哈佛大学顺利录取。在哈佛与耶鲁的橄榄球比赛中,本杰明出奇地勇猛,甚至粗野,导致对方的11名选手受伤倒地,不省人事,而出了当年被耶鲁羞辱的一口恶气。他因参加美西战争立下战功,而被作为后备军官召回部队,并被授予陆军准将军衔。当他兴致冲冲地前去报到,不料又因一副孩童的外形被拒之门外,让他恼羞成怒。

《返老还童》也许暗合了人类渴望年轻、排斥老化的普遍心理状态,菲茨杰拉德的高明之处,是将这一时光倒错的奇幻故事置于特定的时代背景之下。本杰明出生时正值南北战争爆发,而他告别人世时,大约是在1930年,美国历史上第一次经济大萧条爆发的前夜。之前被认为是资本主义黄金岁月的“爵士时代”(这部短篇最初就被作家收入他的《爵士时代故事集》中),作家以他的奇思妙想,为生命易逝、梦幻破碎、青春不再的“爵士时代”唱了一曲不无忧伤的华丽挽歌。他的文笔如行云流水般明快透彻,状物写人常有令人赞叹的神来之笔。比如,本杰明与父亲去参加舞会,儿子与希尔迪加小姐一见钟情之后,身为五金批发商的罗杰问儿子今后什么东西最值得关注,本杰明脱口而出“爱情”。父亲狐疑地问:“吊耳?我已经谈过吊耳了。”本杰明是说Love(爱),而他父亲却听成了Lug(吊耳)。于是,接下来有一段十分传神的描写:“本杰明茫然地望着他。东方的天空突然露出一缕曙光,一只黄郦在枝叶繁茂的树丛中刺耳地打了一个呵欠。”如此给人以会心一笑的阅读审美体验,从电影中实在是无法获取的。

如果说《返老还童》表现了荒诞的美丽,那么,本书中的另一个短篇《一颗像里瓷饭店那么大的钻石》,则表现了美丽的荒诞。《一颗像里瓷饭店那么大的钻石》也曾收在《爵士时代故事集》中,它讲述的故事很奇特,但并不奇幻。约翰•T•昂格尔应同学珀西•华盛顿之邀去他家度暑假,却神不知鬼不觉地进入了一个富丽堂皇的梦幻世界,原来华盛顿家族有一座误打误撞得来的钻石山,富可敌国。约翰从床上到浴池不用走路,连爱情都如童话般不期而至,但他不久就发现这貌似甜美的爱情后面暗藏杀机。原来,华盛顿家担心露富惹出麻烦,对外人只许进不许出。假如不是一逃跑的意大利飞行员带来轰炸机队将钻石山炸毁,让约翰乘乱逃之夭夭,他恐怕也要在这里被悄悄地蒸发了。

表面上看,菲茨杰拉德讲述了一个天外横财招致杀身之祸的老套故事,实际上,他是借助这一主题,表达了自己对财富爱恨交加的矛盾心态。菲茨杰拉德1920年以长篇小说《人间天堂》一举成名,并与他一直倾慕的吉尔达结婚。婚后寄居巴黎,结识了安德逊、海明威等多位美国作家。1925年《了不起的盖茨比》问世,奠定了他在美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婚后,菲茨杰拉德笔耕不辍,但妻子讲究排场,后来又精神失常,挥霍无度,使他陷入极大的痛苦之中。他经济上入不敷出,一度去好莱坞写剧本挣钱维持生计。据说菲茨杰拉德开始构思这一故事时纯粹出于自娱,进入写作状态后却发现自己和小说主人公处于相同的心态下,即对奢华生活的渴望。而随着情节的进展,最终的结局可能是作家自己也预料不到的,“那是一场梦,”约翰逃出绝境后对女友感叹道,“每个人的青春都是一场梦,一种化学的发疯形式。”其中有叹息,也有尖刻的嘲讽。这是菲茨杰拉德对自己说的,也是留给世人的一贴清凉剂——关于对青春、对财富狂热过后的冷静反思。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