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段时间特别想念《百年孤独》,想念当时读它的那份悸动的感觉。在寻找《百》的途中却遇到《追风筝的人》。读下来的几段文字也不透着一般译文小说的晦涩,易懂又流畅。就决定买了。
到办公桌一坐定,阅读几页后,发现自己不能罢手,已经深深被其吸引,可以说不能自拔。小说画面感极强,寥寥几语,眼前就展开了一副阿富汗的风情画卷。如果拍成电影,且不说剧情如何,光是这些背景就让人看得如痴如醉,前半部象DISCOVER拍摄的旅游风情片,后半部像半岛电视台发送出来的战后景象直播,都直观而真实。它和《百年孤独》有一些相同之处:一样是以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历史变迁为背景,一样是一只命运多舛的民族,一样是一个内战加外患的国家,一样从平静祥和的家园变成满目疮痍的废墟。不一样的是:《追》是写实的,《百》是魔幻的;《追》的目光是平视的,《百》却是无限放大的。如果要用色彩来形容的话,《百》像看万花筒里的色彩,同时有很多种颜色,绚目又迷幻。而《追》里有三种颜色,一种一定要用很多怀旧电影里那种黄色的底色,淡淡的,是一种抹不去的回忆;一种是蓝色,自由,开心但是总是有一点哀伤;还有一种是红色,应该是血溅在玻璃上,透过这块玻璃所看见的世界带上的颜色;这三种会交替存在,不会重复出现,而且只存在这三种色彩。
虽然《追》不能和《百》相媲美,但是就像众多书评里的一句“是近年来,难得的好作品”。它不伟大,但至少优秀。你会为书中表现出来卑微者的忠诚所感动;不会为阿富汗的磨难感同身受,但至少你会忧伤。
我一向喜欢看传奇的,尤其是侠义之士的。《百》里有,渲染的很厉害。《追》里也有,却是淡淡的描述有的甚至是转述。与熊搏斗的父亲,仗义疏财的父亲,憎恨偷盗尤其是夺取别人知道真相权利的父亲,是故事里的传奇。但是结果也是和主人公一样背负着一颗要被救赎的心,只是主人公选择逃避被伤害的人,父亲选择的是用给予来救赎。
《追风筝的人》是一个好的故事,让人了解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过往,也解读了其中的哀伤。描述者娓娓到来,描述干净,没有一句罗嗦和多余的话。感情也平静,哀而不伤。仿佛描述者经历这一切已经过去了好多年,它虽然发生过,但是感情已经渐渐减淡,波澜不惊。但是它只是一个好故事,成为不了《百年孤独》那样的传奇。
一天我的脑海里不时闪现一组N年前看见的照片—在战地记者获奖摄影集里看到的。一帮阿富汗民兵逮住了一名塔利班份子,他们没有痛快的处决他,……我只是扫了前面几幅照片注视了一会。永远也忘不了那种眼神,虽然只是透过照片,但是还是可以很真实而清楚的体会到他的恐惧,应该是一种惊恐。眼中有哀伤、有恐惧、有乞求也有求生的渴望,那一个眼神里包含了太多的,也太重……我被刺到了,心被重重的刺到,两三年过去了,想起来时,都好象刚刚看到照片,那个眼神、场景在眼前晃动。《追》的主人公在看到将被伤害人的眼神时,总是想到祭祀时等待被宰割的羊儿的眼睛。但我想那种眼神中的内容远远是羊儿所不能企及的。是绝望,一种通过任何方式看到那眼神都会感受到的痛彻心扉的绝望。希望这个世界不再拥有这种绝望,至少可以不让人这么深刻而清楚的体验到这种绝望。惊恐可以但是不要绝望。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13:10:36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47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