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朗读者《触动,与欲望无关》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3:08:14
  • 75

——《朗读者》读后

文/海伦

还没有看电影,我提前将原著握于手中,据说这本书在初版后的四年内一周周、一天天、一个个钟头不断向世界各地传播,是本独特的、畅销25个国家的书,值到温斯莱特捧下了奥斯卡影后,它才传播到我这里。德国书评家问过许多看过它的人,他们都说“我们把它一夜读完”。

说实话刚读前几章时我入戏不深,那些36岁女主角汉娜与15岁男主角米夏的大胆的***描写,不过如此而已,我想。于是放了下来。周二"限行"无法开车,走出地铁站,站在树影婆娑的车站,我再次将它细细读下去……恰恰是后面紧凑的情节将我深深地吸引了,从汉娜忽然失踪,到几年后法庭上的一幕一幕,到米夏发现她是文盲的秘密,再到她的自愿自弃般的入狱,米夏18年的朗读、汉娜之死……我一口气读到结局,颠簸的公交车上我在看、BB会上我在看、在PIZZAHUT吃晚饭时我在看、午夜时分我依然在看,手不释卷……当读完结局、读完后记,掩卷之时终于我还是流下了眼泪。

它是一本好书,它是关于爱与罪恶、尊严与自由、历史与人性的书,德国人特有的严谨的文字直指我们的内心。夜已深,时钟指向2点,回味着书中的细节,我无眠。甚至不想再去看那位伟大女演员演绎的电影,文字的力量是强大的,阅读的感受是美妙的,我开始理解为什么汉娜因为自己是文盲而难以启齿,让集中营的里女孩和米夏为她朗读无数世间智慧的精华,能读懂这些伟大的文字是我的幸运。

可能大多数人最大的困惑在于两处,一处是汉娜为什么宁可终生坐牢也不愿说出关于“文盲”的秘密,一处是她为什么在米夏接她出狱之前自杀。我想这都归于她对于尊严与自由的选择,为了尊严,她宁愿放弃自由甚至生命。她入狱前一生不愿承认自己不识字,为了保护这个支撑她尊严的意志,她无助、无奈地走出法庭、走进监狱。18年里她学会了阅读,并盼望米夏能够给她写信,然而一个字也没有,只有朗读的磁带,米夏纠结于对历史的理解、罪恶与爱情的矛盾之中,在她出狱前唯一的一次探视中流露出的神情,再次伤害了汉娜的尊严,于是她走了,这是我的理解,我不同意关于她无法接受狱外生活而自杀的讲法。

有人感动于书中的爱情,有人执着于思考战后德国两代人的关系,它有太多令人动容的点。我想说的,是关于信仰,长久以来我觉得生命与自由是高于一切的,然并非绝对如此,古有士可杀不可辱,今有崔真实为名誉而自尽。热播剧《潜伏》都在看,他为了信仰可以与那样无共同精神世界的女子相爱,他为了信仰可以去牺牲生命。信仰是什么?它也可以是一种信念,之于汉娜,就是不想让世人知道自己是文盲的那份自尊的信念。有信仰的内心是强大的,在浮华世界,精神世界的纯净是可贵的。佛、上帝、马克思……众神在上,人类一思考,他们同时发笑了,他们让我们尊重自己的信仰,哪怕以自由为代价,否则,还是去听听小沈阳讲笑话吧。

就写到这里,我把这本书推荐给好友,让我们分享这份触动,它无关乎欲望,关乎内心。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