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雅》的一些读后感
1、 机率问题。
我最喜欢《玛雅》中,“梅花4”这句箴言:
“存在之物由虚空中产生,这样的机会有多大?”
“宇宙物质历经世世代代的睡眠,某日清晨突然揉揉眼睛,醒来觉察到自己竟然有了意识,这样的机率可能算得出吗?”
《时间简史》里的一个解释看上去很有趣又无可辩驳——“人择原理”:我们看到的宇宙之所以是这个样子,乃是因为我们的存在。我们不必为观察到我们的宇宙刚刚好可以满足我们生存所需的所有条件而感到惊讶,因为如果它不是这个样子,我们就不会存在,并能够拥有为此而惊叹的智慧。
这原理有一点点类似于荷西和约翰对世界演化“事后孔明”的解释,并且似乎无法辩驳。
但这种解释很难让人满意。它更像个逻辑游戏,而不是科学。所以有人进一步提出了假设:一个无限小概率的偶然。假设存在许多不同的宇宙或者一个单独的宇宙的许多不同区域,而让我们生存的这个宇宙的存在是一个随机事件。因为如果只有一个宇宙,并且它刚刚好适宜人类生存,就太不可思议了。(忍不住想列举我看到的两个骇人数据:比如,生命的存在要求宇宙的膨胀率不能与现今的膨胀率相差10的55次方分之一;比如如果宇宙中电子与质子数目相等的精确度的误差超过10的37次方分之一,宇宙的电磁力就将克服各种引力,使星体不能形成。)
当然同时也有物理学家假设,只存在一个宇宙。他们试图寻找出一个模型,或者某个常数来说明宇宙只可能发展成现今这个样子。
所以我觉得以上物理学家们的假设更接近于哲学。面对“宇宙为什么刚刚好是这样的”如此宏大的终极问题,我想见在今后极其漫长的一段时间里科学都无法给出一个满意的答案。
《玛雅》里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自然科学就是立意要解释每一件事。这就有了一个明显的危险,即你将无法看到解释不通的一切。”
这一点很有趣。
2、 悬念的谜底。
这一段会尤其离题。
贾德先生用小丑“超越时间的存在”这个设定去设置《玛雅》里最大的悬念。
很多年前,当我还是个对物理学有些兴趣的单纯的理科生时,守在电视机前霍金教授浙大讲座的直播。帮霍金做翻译的吴忠超先生(中文版《时间简史》的译者啊)在讲座开始之前回答观众提问,其中一个问题是问到大爆炸之前发生了什么事儿。
他的回答大意是,时间和空间本身是随着大爆炸产生的,所以没有“大爆炸之前”一说,“大爆炸之前”时间并不存在。
霍金教授的讲座内容一点都没听懂,反倒是这句话记得很牢。(我怀疑这问题他老早被问过好多次了,这个让人无可辩驳又无可奈何的答案居然是他脱口而出的。)
贾德先生在《苏菲的世界》里提到,人类只能以时间和空间的形式存在并感受存在。这是人类的无数局限性中很根本和很要命的一个。
而我一点也没办法想象时间不存在会是什么样的,或者说没有时间的存在还算不算存在。我连四维空间或五维空间是什么样的都没办法想象。
再写下去就要像科幻小说的开头了。总觉得“超越时间的存在”这个悬念的谜底设置得有些潦草。《玛雅》这个故事的结局也有些潦草。好在把《玛雅》当作一个对话集来读,就没有那么介意了。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13:06:43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47416.html
下一篇
左耳《看完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