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这部小说出自我的一位较为尊敬的长者之手。那天,我特意在Amazon网上购买了这部作品,做了一点儿微薄的销量贡献,并且腾出了一个礼拜中最为空挡的时间,一字不落地读完其全部。我并不是个小说迷,甚至在很多情况下刻意不主动接触小说。事实上我也不大容易接受近些年国内大多数作家的思想,不管是财经类的,还是管理类的,亦或是文学类的。我以为他们的大多数作品仅仅是商业结果的玩偶,虽获得了不错的市场收益,可作品本身对当代社会进步的影响,却微乎其微,可以说他们的作品再成功也难免是失败的。因此,但凡带有纯粹的商业目的的,并非用“心”和“血液”汇成一种特殊的使命和精神而创作的作品,我均将其弃之,不闻不顾。
然而,《遇》则有不同。《遇》的商业成份甚少。作者通过描述社会未来主力群体当下的境遇及世界观,向读者呈现了小说深刻的写实性。触及了中国新一辈人群不为人知的生活状态以及生活的最深处,同时以层次分明的逻辑叙述方式阐述了社会和道德问题的分离,以至于几乎使我们看不到当今社会学问和道德行为两者之间的联系。因此,在《遇》主人公的背后,蕴涵着作家对市场经济背景下“时代潮流群体”的本性的思考:高尚与卑微,迷茫与清醒,振作与颓废,欣喜与忧伤。
陆岛的奇遇和相遇不是他本性的遇,而是他思想意识的遇,他从时代的价值导向回归到生活意义,标志着以他为代表的现实生活中这类群体的复活与兴起,他从时代变革中走向自认为的价值尺度。学社会学的齐霁相信探究异性是为自我寻找精神向度,可终究还是苦闷与困惑。
尾声的巧遇与离走是作家对这类人群依旧无法寻找到人生意义的警示。作品中刻画的人物故事似乎从始至终都很平静,正因如此,才体现出作者的创作特色。他巧妙地抓住了故事,人物和人物性格之间的关系。《遇》塑造的内容是作者通过人物意识由内向外的表述,其人物的独立性,人物的思想和人物的本性,与作者所要传递的声音处于同等地位。我渴望结局的转折性和再深入性,更希望这部小说能改编成为影视作品,以其成为“时代潮流群体”创造精神支点的范本。
我之见,《遇》不是一部单纯的爱情小说。相反它运用了象征与暗示等艺术手法,扩展了作品的思想容量,揭示了“时代潮流群体”对时代改革的无力应对,勾起了有资格成为未来时代引领者的这部分人群对人生况味和生命意义的深刻反思。当然也会有诸多问题等待我们深入剖析——这代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生活态度和生存状态?这代人崇拜精神还是更崇拜英雄?如何拯救这代人?是过渡思想价值体系的拯救?还是面包的拯救?
尽管这类问题不便于在这里深谈,但《遇》依然值得我们去窥究。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13:06:31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47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