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第九个寡妇《生活的道理》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3:04:19
  • 79

两年前在报纸上不经意看到一个小照片,当时才知道阿拉法特已经去世三周年了。从懵懂开始关注国际时事起,就一直觉得他是中东地区不能缺少的人物。无论以色列这边是拉宾,还是内塔尼亚胡,还是沙龙,那个宝刀不老的人能够坚持到底。但是他居然去世了,而且一晃眼,居然三年了,中东该是什么样还是什么样,今天人体炸弹,明天军队报复;老库比德越来越右,新敢死队的孩子越来越年轻。谁呆着,谁走,什么都改变不了。也许很多上辈的中国人是在三十一年前的九月九日之后那些本以为天要塌下来的日子里明白了这个道理。

这两天,读完了《第九个寡妇》,越发的在想那个道理。小说的主角是一个叫王葡萄的女子,从小在中原地区一个叫史屯的村子做童养媳。抗日时期,她不像村里其他后来成为英雄寡妇的女人那样——在日本人的刺刀面前领八路回家,让自己丈夫送死,而是就生生的领自己愣头的丈夫回家,她只知道和丈夫一起那是生活。土改的时候,被当作地主的公公被拉到河滩上枪毙,她敢在没人的时候,只身去死人堆里去寻,发现公公没死,她更敢把公公运回家,挖了地窖,一藏就藏了二十多年,藏过五反三反、藏过反右、藏过文革,总之都藏过去了,而新时代里,年轻的媳妇们却在街上躲西藏的要躲过的计划生育的结扎。

小人物本来在历史的洪流里是不堪一击的,或许说是不值一提的,可这部小说用冷峻、或许还有些不屑的眼光,把沉甸甸的历史抛在一边,让你就看到一个女人如此灿烂的活着,没有一丝一毫的苟且偷生。她不怕日本鬼子,她不怕这个党、不怕那个军,她也不怕四清的工作队,她更不怕那些敢砸敢抢的红卫兵,只要她觉得好的,对的,就做去;虽然后来成了寡妇,但心里存上了一个人,她就爱去了,哪管他是反革命还是个当官的。政治这“神圣”的东西,在他们眼中就是一场接一场的闹剧,“过去十四军来了,驻下了,后来又走了。八路军来了,也走了。土改队住了一年,还是个走。过去这儿来过的人多呢——洋和尚,洋姑子,城里学生,日本鬼子、美国鬼子,谁耽长了?你来了说他投敌,他来了说你汉奸,又是抗日货、又是日货大减价,末了,剩下的还是这个村,这些人,还做这些事:种地、赶集、逛会。有钱包扁食,没钱吃红薯。”小说中这段很白描的叙述让我印象极为深刻。一部颠沛的中国近代史给她的人民该是像《活着》里富贵那样被裹挟抑或是被蹂躏了的命运。而在史屯,人的活着成了最顽强的力量,历史被踩在脚底,被一群配角旁观了。有些讽刺的味道,但人们却无比真实的活着,哪怕在最没有吃的时候,几个女人为了榆树皮而大打出手的争夺。在这里,土地是真实的,吃食是真实的,再生发出些爱,就美妙无比了。不识字的王葡萄知道这些道理,她活得真实,活得美妙!

和《活着》相似,小说用带着黑色幽默的笔触给我们展开的底层大众的生活,些许荒诞,些许流俗。但小说的苍凉感被结束的一句话巨大的释放,被王葡萄藏了二十多年的公公二大就要死去了,“再有一会儿,二大就太平了,就全躲过去了,外头的事再变,人再变,他也全躲过去了。”生命终究是脆弱的,人的尊严拗不过世事变迁,但王葡萄不管,她只知道“只要人活着”,是的,只要人活着。这是全部的道理。

最后知道了小说的作者是严歌苓,一个清秀的女子,这让我着实吃了一惊。大凡历史跨度很大的小说,在我看来,只有像陈忠实、贾平凹这样有着深厚沉淀的人才写的出。一个五十后的女子如何把握得住,忽然想到,余华不也一样吗?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