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开《腥》的恐怖外衣
文/金马洛
李西闽以写作悬疑恐怖小说著称。因其早在2000年就开始本土悬疑小说的创作与探索,多年耕耘使其以不错的创作实绩,不仅在读者中形成一定影响,且带动了不少更为年轻的作者投身到此类小说的创作队伍中来,还因此在圈内得了个“悬疑教父”的称号,同时,因其小说特别注重恐怖气氛的营造与恐惧心理的描绘,又被很多读者和媒体称为“恐怖大王”。然而,除去“悬疑教父”与“恐怖大王”这样具有标签和吹捧诉求的称号,平淡地来看李西闽的小说,去魅之后,我发现一个另类小说家被标签所遮蔽的另一种光芒。原来,所谓恐怖、悬疑,不过是一种手法,悲情、迷情,不过是人之常情。
小说讲述年轻的画师宋柯来到唐镇后,唐镇居民接二连三地暴死卧房,案发现场充斥着浓郁的腥味。不久,唐镇最有名望的老郎中也撒手而去。看破凶手杀人招数的老郎中,临终前曾叮嘱儿子:如果我死了,不要告诉任何人我的死因,就说我走的十分安详。在一连串恐怖事件的背后,有个怪异女人的身影若隐若现,可宋柯却陷入了与她的热恋。费尽心机侦破案件的唐镇镇长,本以为自此可以高枕无忧,未料自己却死在逍遥馆老鸨的床上。真正的凶手到底是什么人?为何会做出让唐镇人魂不守舍的事情?在一九四零年代动荡的背景下,普通的南方小镇因为离奇的爱情故事而变得悲情四溢。就是在这个悲情四溢的“人间”,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哪怕只是那一缕缕,都能叫人感到格外温暖。
在《腥》这个大包袱中,装满了我们似曾相识的“恐怖生活”。这些恐怖生活,大部分来源于我们这个民族遗留下来的丰厚的恐怖文化遗产,当人们闲谈时,恐惧只是一闪而过,当人们遭遇时,情况就大为不同。
唐镇人不知道凶手何时对自己下手。他们对凶手的一无所知,对“蛊术”的不解与仇恨,使得他们在面对“会说话”的死者的遗像和阴森森的乱坟坡时,都无法避免地担忧着自己的命运。而那些真假莫辨的鬼传说和对死魂灵的想象,居住地附近的神秘的黑森林和莫名聚集而来的黑压压的死鬼鸟,又仿佛凶兆般盘旋在心口。这些当然都不算什么,天气好的时候,睡了一个好觉醒来的时候,只要不被提起,很快也就忘了。然而可怕的往往不是那些虚无的东西,而是人心的魔障。当人与人之间的爱与恨失控以后,身边熟悉的人与物也突然变得陌生和狰狞,至此,人们对无常命运的忧虑以及对恐惧本身的恐惧,就放肆地滋生,就盛气凌人地收服了人的意志。当一切可以致人恐怖的东西向人们靠近的时候,何时死、怎么死就是是停在人们心尖上最沉重的疑问。正是这些在悬疑与恐惧之外,对死亡与动荡不安的生活场景,以及叵测的命运本身的描幕所浮现出的思量,使小说具有了一种磅礴与厚重感,使唐镇民众精神恐惧的烙印,具有了中国乡镇民众典型的精神恐惧侧史的意味。
而小说的主角,一种腥味,不过是所有恐怖的一层外衣而已。在小说中,腥是五颜六色的、扑朔迷离的。小说的主要人物有五六个,次要人物有八九个,每个人身上都有各自的气味,也许腥,也许不。但男主角,失恋的宋柯画师,是带着腥味从上海来到唐镇的,她在唐镇的恋人恰巧又喜欢他身上的腥味。恰巧,案发现场也总是弥漫着浓烈的腥味,虽然它与宋柯身上的腥味大有不同(小说中还有其他一些日常生活中的腥味因为不具有多少暗示性,所以不提)。因此,当腥味密集地弥漫在小说中时,当唐镇人的恐惧总是与腥捆绑在一起时,腥就不单是一种气味,它关乎唐镇人的生活、爱情、死亡乃至命运,成为具有潜在隐喻意味的一个符号。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13:03:22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47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