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鲤·暧昧《清晰的暧昧,模糊的文字》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3:03:00
  • 93

(赞扬的很多,小批评一下吧,别扔砖。)

见暧昧二字,第一个想到的,倒不是张爱玲,而是王家卫和他的电影。在这本主题为暧昧的书中,没有关于王家卫的文章,多少让人有些遗憾。就表现暧昧主题而言,电影不比文学逊色,王家卫更是此中高手。按张悦然的解释,暧昧“要的只是双方心领神会”。在王家卫的电影中,无论是《花样年华》,还是《春光乍泄》,或是《重庆森林》,都轻易能找到对这一解释的演绎,心照不宣却并不道明的暧昧,时刻弥漫穿梭在王的镜头语言中。

除却王家卫,与暧昧有关的题材,书中涉及较广,如音乐、情书、城市与人、电影等元素。只是相对于元素的丰富,文章水准不太相称,有强拉硬凑之嫌。比如,谈张爱玲的文章,选题不错,但文章本身创见寥寥。如果看过女作家闫红的《哪一种爱不千疮百孔》,可立刻分出高下,同样的题材,相似的写法,闫红更加自如,阅读效果也更棒,甚至更加切合暧昧主题。再比如写卡夫卡的那篇《地窖里的鼹鼠》,用星象学解释卡夫卡的性格和婚姻,让人瞠目结舌,实在很疯狂、很大胆!至于林夕的访谈,胡赳赳很努力,也很可爱,使劲把词人林夕往当作家、写小说上赶,一个费劲,一个闪烁其词!

这是一本熟悉又陌生的书。书中的大多数作者,都为人熟知;陌生,是因为多数作品有刻意而为的痕迹,如按题写作文,越想扣题,越是扣不紧,不够自然和放松。女作家于是的文字,本以叙事见长,可这次谈起朱天文的《巫言》,开始绕了,方寸有点乱,明显不自信;黎戈依然煽情,只是隐然激情和见识都打了折扣,太讲究文字技巧,反而适得其反了;写过《少年巴比伦》的路内,给我们编了一个与其名不甚相称的爱情短章,文字虽然流畅依旧,但故事略显矫情;比目鱼的小说充其量只能算是一篇练习稿,刻意陌生化,作者太陶醉于行文的特别,不小心把小说主题弄丢了;张悦然的随笔,主题不错,关于小时候对伤口的迷恋一段颇为动人,但后面的引申和过渡略显牵强,干涩得可以!还有,周嘉宁真要考虑写点别的题材了,关于少年记忆,她重复太多!

刻薄归刻薄,好文章当然也不是没有。苏德写的小文章《妳,你》就很漂亮,不矫情,不刻意,不摆姿态,关键是真有内容,也有真感想,每句话流露出来,都可以感觉出活生生的思想,有几分张小娴的神韵,加之辅以图片,暗暗呼应,不是漫画,效果胜似漫画,唯一遗憾,配图有些粗糙。另有一篇默音的书评《樱花依旧笑春风》,贵在形式独特新颖,分别以樱、腰带、庭园三个日本女子代表性的主题词,来解读小说《细雪》,文字清秀如风,令人有阅读欲望。

编好一本杂志,主编名气、作者资源固然重要,但要长期发展,仅有这些还不够,策划、编辑和长期规划都很重要。我总担心这一本会不是最后一本,下一本《鲤》是否会如期而至。《鲤》的每一个主题,除了是一个文学素材,还是一个社会问题,这无法回避。用文学来表现社会问题,不是太轻,就是太重,要恰到好处,有滋有味,既有文学的乐趣,又偶有深入浅出的道理,很难。正因为难,做好了,别人就无法复制,在这一点上,张悦然们还得攒足精神,继续往前冲!

关于主题书,评论家谢有顺这样说:“所谓主题书,实际上是要通过一个又一个内心深处的隐秘主题,去探索、刻写这一代人心灵暗角。”这应该是张悦然主编系列主题书的初衷,往高点说,是理想。但谢教授对此的阐述有点过了,“张悦然想有所担当,有所肯定,以期在一片乱象中,发现问题,看清病症,并寻找到在精神上重新翻转上去的可能。”如果读者细心的话,会发现,这段话中的张悦然三个字,换成其他名字,然后贴在其他作家身上,也并无不可。况且,诸如想、某种、有所、以期、可能等似是而非的字眼,可算期待,也是揣测,很难当真。

当然,看我这般挑剔,要是您说,就会吵吵,有本事你写一个试试!那我得脸红,我可写不了,但我多少看得出,就像一些作鉴定的师傅,自己手艺不行,但瞧得出别人物件的好歹!

阅读全文